短翅型個體其前翅膜質翅很短,露出一截腹背,雌蟲腹部明顯較雄蟲寬肥(上)(下)
紅肩美姬緣椿象生活於台灣欒樹下的落葉層,常躲在葉下(上)(下)
時間:02/17-03/22/2019
地點:台糖高雄花卉農園中心/屏東七份子
姬緣椿科美姬緣椿屬的紅肩美姬緣椿象[Jadera haematoloma (Herrich-Schäffer, 1847)],其體長約1.3公分,頭、胸背、翅膀、觸角及各腳皆黑色,複眼及胸背板兩側紅色,雌蟲腹部肥大紅色,腹背末2節有黑色寬橫斑,腹部具黑色橫斑紋,斑紋間有明顯間隔;雄蟲腹部瘦扁,腹部的黑色橫斑排列緊密。
成蟲以翅膀長度而言,與小紅姬緣椿象十分類似的可分為:多數常見的前翅膜質翅長達腹端的長翅型個體,及少數的前翅膜質翅較短,其長未達腹端,露出2節腹端的短翅型個體。
據說短翅型個體的出現係代表族群穩定發展之下的結果。屬於外來種的紅肩美姬緣椿象在台灣被發現才不過六、七年,如今足跡已經遍布全台,很短時間之內就出現短翅型個體,可見這一款椿象以其優異適應環境的能力、強悍的習性、龐大的繁殖力等等,立足台灣,早已佔有一席之地了。
植食性的紅肩美姬緣椿象寄主於無患子科倒地鈴、台灣欒樹,以其種子為食,常與同以台灣欒樹的種子為食的大紅姬緣椿象、小紅姬緣椿象混棲。在台灣欒樹下,鮮少不看到這三款椿象混棲生活的足跡。三款椿象之間既合作又競爭,可以和睦相處,共同吸吮一粒種子;也相互間常有雜交現象,幸好交尾之後的受精卵不能孵化;紅肩美姬緣椿象生性最為凶悍,成蟲若蟲偶會攻擊或獵捕大紅、小紅姬緣椿象的若蟲,吸吮其體液果腹。
雖然短翅型個體出現表示該族群穩定發展,短翅型個體在族群中卻屬少數,長翅型個體依然佔大多數。如說長翅型是常、是原則,短翅型就是變、是例外了。例外還是無法取代原則吧?換句話說,短翅型個體應該無法取代長翅型個體吧。這可能與其生存環境變化有關,當生存的環境有利於族群的繁衍壯大,生存容易,「飛行」能力的重要性降低,短翅型個體就會出現;如果生存環境惡劣,族群隨時都得準備遷徙,尋找其他適合生存的地方,雙翅的飛行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了,這時候只有長翅型個體,短翅型個體不會出現,一出現就會被惡劣環境淘汰了。
與小紅姬緣椿象一樣,紅肩美姬緣椿象的短翅型個體無法飛行,長翅型個體應有飛行能力,但雄子卻少見牠們飛行,遭受外力干擾時,在高處時會掉落地下逃生,低處地下則於落葉層雜草堆中疾行躲藏。有翅不飛,令人不解。
有趣的是同樣屬於族群龐大的大紅姬緣椿象,雄子卻不見有短翅型個體出現。成蟲均為長翅,一遇生人接近,立刻振翅飛離,習慣低飛且速度雖不特別快,牠們就是具有飛行能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