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蕉葉上交尾的家蠅(上)(下)
平時雌蟲難得一見,雌蟲欲交尾繁衍後代,才會出現(上)(下)
交尾中的家蠅閃躲雄子拍照,不慎誤觸蛛網,雌雄倒立懸空,蔚為奇觀,幸好掙扎脫離,死裡逃生(上)
複眼明顯分離的雌蟲(上),雄蟲的複眼相連(下)
時間:01/23、02/19/2022
地點:屏東七份子
田裡的果樹,雄子多年來習慣向賣豆漿的早餐店回收豆渣,作為堆肥。剛煮熟回收的豆渣味道還蠻香的,但置放在果樹根部,一二天內即發酵,產生難聞的氣味。雄子對這種氣味早已習慣,大概「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吧?這種發酵的豆渣氣味卻吸引許多「逐臭之夫」前來。以昆蟲而言,大概就是雙翅目的蒼蠅為主,比較常見的如腐食性麗蠅、肉蠅或家蠅。豆渣「氣味」最濃之際,群聚的蠅類都是以數百至千隻計,雄子不小心經過,群蠅受驚,騰空而起,聲勢壯大,雄子只能退避三舍。並非膽小,而係討厭亂飛的蒼蠅慌忙之下,停棲雄子身上,哇喔!那絕不是一個噁字所能形容。
有一款蠅,體長約0.9公分,體色全黑具金屬光澤,複眼碩大紅褐色,翅膀淡褐色透明,翅基處顏色較深。雌雄外觀體色近似,明顯差異有二:一為雄蟲兩複眼相連,遮蓋整個頭部;雌蟲兩複眼分離,可見黑色的頭頂。二為雄蟲腹部窄瘦,相較而言,雌蟲腹部則明顯寬肥。
牠體色全黑具光澤,與一般常見的家蠅外觀體色有別,卻也是家蠅科(Muscidae)成員,該科已知32屬146種,不詳屬種,暫且以家蠅稱之。
在晴朗的天氣,這一款家蠅常常群聚停棲於果樹葉面或主幹上,鮮少移動或飛離,雄子看來,似乎都在做日光浴?雄子長期觀察,發現露臉做日光浴者,幾乎十之八九都是雄蟲,雌蟲難得一見。雄子原以為這一款家蠅,雌雄可能數量相差懸殊,雄多雌少吧,抑或是雌蟲生性羞怯,天生膽小,習慣躲在隱密處,故難得看到牠。如今疑其原因可能並非如此,而係與蜻蛉目的成員模式相似:蜻蜓的雌蟲與雄蟲生活在不同的環境,雌蟲必須等到成熟,欲繁衍後代,才會飛行至有水的地方,找對象交尾。雄蟲為求捷足先登,早已迫不及待的在有水的地方守株待兔。因此在水邊看到的蜻蛉目昆蟲,十之八九都是雄蟲。看到雌蟲出現,幾乎都與雄蟲交尾中。俟交尾完成,雌蟲於水中產卵後,很快就消失無蹤了。
這一款家蠅,雌蟲出現時,牠都與雄蟲正在交尾。也許牠一出現,等待的雄蟲立刻一擁而上,搶奪交尾機會。交尾中的家蠅,尚稱溫馴,雄子可以親近觀察拍照。只是牠們交尾完成,雌雄分離,雌蟲大部分立刻逃逸無蹤,少數雖然動作較慢,延遲數秒,讓雄子有機可乘,也不過才拍照數張而已。雄蟲則待在原地,不動不逃,似乎陶醉其中,尚未由交尾的浪漫氛圍中清醒過來。拍照雄蟲,實在太過容易了。
這一款家蠅數量多且常見,難得遇見其交尾畫面,物以稀為貴,一旦見之,對雄子而言,非拍不可,但是成功拍照機率不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