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1563.JPG - 雄子相簿

龜紋狀斑型個體交尾(上)(下)

IMG_1560.JPG - 雄子相簿

 

IMG_6505.JPG - 雄子相簿

龜紋斑型個體(雄)與全黑個體交尾(上)(下)

IMG_6512.JPG - 雄子相簿

 

IMG_3190.JPG - 雄子相簿

四枚黑斑個體(雄)與龜紋狀個體交尾(上)(下)

IMG_3199.JPG - 雄子相簿

 

IMG_5430.JPG - 雄子相簿

二枚黑斑淡化個體(雄)與四枚黑斑個體交尾(上)(下)

IMG_5467.JPG - 雄子相簿

 

IMG_5399.JPG - 雄子相簿

橙黃個體(雄)與全黑個體交尾(上)(下)

IMG_5390.JPG - 雄子相簿

 

IMG_0134.JPG - 雄子相簿

全黑個體(雄)與橙黃個體交尾(上)(下)

IMG_0136.JPG - 雄子相簿

 

IMG_1261 (2).JPG - 雄子相簿

橙黃個體交尾(上)(下)

IMG_1273 (2).JPG - 雄子相簿

 

IMG_5769.JPG - 雄子相簿

龜紋狀斑型的個體,龜紋瓢蟲之名得自於此(上)(下)

IMG_6131.JPG - 雄子相簿

時間:09/30-12/27/2021

地點:屏東七份子

 

 瓢蟲科Propylea屬的龜紋瓢蟲[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 1781) ,其體長0.35-0.47公分,雌蟲體型較雄蟲大;頭部黑色,雄蟲額部有一矩形白斑,雌蟲則為2枚不相連的三角形白斑,前胸背板黑色,前緣及兩側具不規則的白邊紋;翅鞘橙黃或橙紅色,具黑斑,斑型頗似龜紋狀,故得其名。其斑型變異甚大,黑斑擴大可至翅鞘全黑,或黑斑縮小可至除翅縫外全為橙黃或橙紅色,甚至龜紋狀的黑斑本身亦有變化,或粗或細,或分離或相連。分布平地至低海拔山區,農田、菜園相當常見,捕捉多種蚜蟲為食。

 每逢秋季,田裡開始種植蔬菜、作物之後,龜紋瓢蟲的蹤影就明顯增加,可想而知,前來捕食不噴農藥的蔬菜作物如黑豆、蘿蔔上的蚜蟲也。其實,瓢蟲對於雄子還頗具吸引力:細小的半球狀體型,鮮豔的色澤及多變的斑紋,短小的六腳,遊走或疾行之際,身體不斷擺動,真是搖曳生姿,十分可愛!龜紋瓢蟲亦不例外,雄子每見之,總要拍牠一拍。不過,龜紋瓢蟲生性敏感,不論單隻、交尾個體,一見雄子接近,反應甚快,立刻溜之大吉,牠(們)或自葉表躲到葉背,或沿莖枝下行閃避,或自葉上掉落地下,或振翅飛離(交尾個體會瞬間分開,然後各自飛走)。雖然時常得見,想為牠留下倩影,卻相當不易呢。

 近來運氣不錯,拍到多張龜紋瓢蟲交尾的照片,偶而翻看昔日檔案照片,也有一些留存。心血來潮,呈現不同斑型的龜紋瓢蟲交尾,繽紛變化,至少雄子看來是賞心悅目。當然,交尾的畫面尚無法涵蓋所有不同斑型的龜紋瓢蟲,這有待雄子繼續努力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ch400109 的頭像
    fch400109

    雄子自然筆記

    fch400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