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鞘上的斑型變異的八條瓢蟲,又稱八斑和瓢蟲(上)(下)
久未重逢,乍見之下,差點認不出牠來(上)(下)
以捕捉蚜蟲葉蟬飛蝨等小昆蟲為食,冬末初春似乎較為常見(上)(下)
其胸部黑色,腹部黑色,腹側緣橙黃色(下)
2014年拍到的標準斑型的八條瓢蟲,其黑斑亦有粗細之別(上)(下)
時間:02/01/2021
地點:屏東七份子
太陽已經西斜,曬在身上還是感覺炙熱。
雄子在田裡的塑膠網上遇見一隻瓢蟲,牠可能正在休息,對於雄子親近拍照,紋風不動,毫不在意。雄子最高興了,正合我意,拍照數張,於相機螢幕上放大一看:體長至少有0.6公分,頭部黑色,頭額橙褐色,前胸背板橙褐色,後緣中間具2枚基部相連的黑斑,呈近四方形,小楯板及翅縫黑色,翅鞘橙黃色或橙褐色,外緣肩部、中段及近翅端具黑斑,黑斑或不明顯。
也許太久沒見過牠了,腦海中竟毫無印象有這一號瓢蟲,這是甚麼瓢蟲,難道是新種的個體嗎?開玩笑,新種的個體有那麼容易被發現嗎?尤其在雄子的田裡。雄子腦中飛快地想著,同時手腳可不慢,繼續拍照。太多經驗教訓,甚麼昆蟲都有可能突然之間飛離,不好好把握機會,那可就沒戲唱了。
拍照中,這隻瓢蟲開始於塑膠網上爬行躲避,原來牠並未睡著;一度掉落地下,在泥塊、枯枝、敗葉中躲藏,動作急促,但就是沒有振翅飛逃而去。雄子感覺牠應該是剛羽化不久,也許膜質的後翅未乾,或正在等待翅鞘硬化吧。果不其然,雄子重新將牠引上塑膠網上續拍,牠持續遊走半晌之後,突然振翅飛離了。
拍過之後,雄子終於由其前胸背板上的黑斑特徵想起來,這不是八條瓢蟲嗎?
瓢蟲科和瓢蟲屬(Genus Harmonia)的八條瓢蟲〔Harmonia octomaculata(Fabricius,1781)〕,又稱八斑和瓢蟲,其翅鞘左右各具4列黑斑呈橫斑排列,黑斑為2、3、2、1枚,故得「八條」或「八斑」之名,第二、三列黑斑通常相連,翅鞘上的黑斑因個體變異甚大,或粗或細或消失。
雄子所見的八條瓢蟲,翅鞘上屬於部分黑斑消失的變異個體吧?久未重逢,差點看走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