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牠不是水虻科的成員,而是Ulidiidae科的一份子(上)(下)
這一款蠅體色鮮豔,尤其在陽光下,光芒閃爍,猶如彩色琉璃(上)(下)
難得遇見交尾的個體(上)(下)
雌雄外觀體色近似,明顯區別在於雌蟲腹部較雄蟲寬肥,腹端具黑色產卵管(上)(下)
時間:12/13-28/2020
地點:屏東七份子
田裡種的玉蜀黍成長快速,植株超過170公分,開始抽穗時,即吸引許多昆蟲前來,大概都想來吸蜜吧?雙翅目的蠅類不少,有一種小型蠅,體色相當艷麗,吸引雄子的目光。牠常停棲在玉蜀黍的莖、葉上,吸吮遺留其上的可能是其他昆蟲留下的排遺、體液或蚜蟲分泌的蜜露等。
這一款蠅,體長約0.5公分上下,體型寬短,頭部寬長於胸寬,兩複眼分離,紅色具數條金黃色斑紋,前胸背板及胸側綠色具金屬光澤,前者有不明顯藍色縱斑,小楯板棕褐色,翅膀透明,腹部棕褐色,腹背有4條藍綠色寬橫斑,中、後腳褐色,前腳腿節褐色,脛節黑褐色,跗節前段白色,端部黑褐色。
雌雄外觀體色近似,雌蟲體型較雄蟲略大,明顯區別在於腹部,雌蟲腹部比較寬肥,腹端具黑色產卵管,雄蟲腹部則扁瘦,不具產卵管。
其實,多年來雄子在田裡早已與牠互動頻繁,只是一直認為牠是水虻科(Family Stratiomyidae)的成員。孰知多年之後,豬羊變色,這一款蠅竟然是Ulidiidae科的一份子!台灣物種名錄中並未登錄Ulidiidae科,亦不詳其中文名稱,讓孤陋寡聞的雄子有點束手無策呢。暫且以Ulidiidae科的成員稱之。
這一款Ulidiidae科的成員體型雖然細小,陽光下,體色尤為鮮豔,彷若彩色琉璃;停棲或爬行時,常將前腳向前延伸晃動,由於跗節有一截白斑,乍看常易誤認是觸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