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蜂科Episyron屬的蛛蜂(上)(下)
低海拔山區常見之,牠常於低矮的叢草或地下落葉層間活動,旨在尋找蟹蛛科成員,獵捕作為其幼蟲的食糧(上)(下)
難得邂逅蛛蜂獵捕蜘蛛,正欲叼著獵物,凱旋回巢,孰知遇見雄子,頻生不少波折(上)(下)
雖然這一款蛛蜂體色黑色為主,頭胸搭配黃色或白色斑紋,後腳脛節橙紅色,整體看來還是頗具魅力的(上)(下)
時間:04/29、05/04/2020
地點:大社觀音山
這一款蜂,體長約1.4公分,體色以黑色為主,複眼黑色具光澤,前後緣有白色或黃色邊線,前胸背板前緣有一條白色橫斑紋,於中央不相連,後緣有一條短白色寬橫斑;翅膀半透明,翅端有一截黑色斑塊,腹部黑色,無腹柄,腹背兩側各具白色或黃色短橫斑,於腹背中央不相連;各腳細長,腿節黑色,除後腳脛節為橙紅色之外,各腳脛節以下灰黑色,各腳脛節布有褐色短棘刺,端部具2枚灰黑色長棘刺。
這一款蜂由其外觀體色,尤其後腳脛節特別的橙紅色等特徵研判,應係蛛蜂科(Family Pompilidae)Episyron 屬的成員,雄子不詳其種名,暫且以蛛蜂稱之。
這一款蛛蜂以低海拔山區最為常見,見到牠幾乎都在低矮的叢草枝葉上或地下的落葉層,牠總是不斷的移動,飛上飛下,顯得十分匆忙。雄子知道牠應該在地下叢葉間尋找食物,找甚麼食物呢?顧名思義,「蛛蜂」者,以獵捕蜘蛛,作為其幼蟲的食糧也。Episyron 屬的蛛蜂喜歡獵捕蟹蛛科的蜘蛛,拖回其巢穴,餵養其幼蟲,可說是相當具有愛心的媽媽呢。
不過,由於這一款蛛蜂覓食之際,動作敏捷,反應甚快,雖然野外時常見到牠,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看到牠,想到要拍照,牠已經機警的溜之大吉了。即使有機會拍照,也因牠不斷的移動,對焦不易,時常拍出一堆模糊畫面的照片。今日在低矮的葉片上幸運遇到這一款蛛蜂獵捕了一隻蜘蛛,蜘蛛仰躺於葉上,六腳完整,動彈不得,想來已遭蛛蜂毒液麻痺。蛛蜂叼著蜘蛛,正要凱旋而歸,一見雄子在旁,立刻放棄獵物,卻不飛離,似乎在等待雄子離去,可惜雄子不但不離開,還要近身拍照。立場不同,兩相對峙,蛛蜂飛離數次,都在很短時間返回獵物處,看來牠是不願放棄得來不易的獵物;雄子也是,難得畫面,豈可放棄不拍?蛛蜂最後一次飛離,雄子原地等待並極目搜尋,均未發現其蹤影。片刻之後,雄子心想:這次蛛蜂大概放棄獵物了,沒拍到拖行獵物畫面,太可惜啦。失望之餘,正欲離去,轉頭看到咫尺之遙,一隻變側異腹胡蜂停棲低矮葉上吸水,太陽下,渾身閃閃發光,讓雄子瞪大雙眼。雄子根本不用移步,轉身伸手就拍到牠了。剛拍一張,變側異腹胡蜂立刻振翅飛離而去,雄子又覺得有點可惜,轉回頭,赫然見Episyron 屬的蛛蜂不知何時正叼著昏睡的蜘蛛正欲飛離,一見雄子轉頭,立刻掉落葉叢下,失去蹤影。
拍照兩頭空,未免太巧了?
事後檢討,雄子一直認為:這隻蛛蜂係勾結變側異腹胡蜂演出一齣「聲東擊西」之計,讓雄子上了大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