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特殊的停棲方式,其他一些野螟蛾亦有之,主要作用大概視野寬廣,可防患天敵突襲吧?(上)(下)
停棲廢輪胎上,凝然不動,面對陽光,應該是在做日光浴(上)(下)
分布低海拔山區,喜歡訪花,停棲低矮葉背,以倒掛後仰方式休息,做日光浴則正經八百,明顯例外(上)(下)
時間:12/13/2019
地點:大社觀音山
雄子走過一條小徑,兩側繁密的叢草中,不時飛躍而出一些昆蟲,很快又落入叢草中不見,想必是遭到雄子經過的干擾吧。這些昆蟲大部分是相當常見的直翅目的蝗蟲,雄子瞧著,不以為意,繼續前行。突然自叢草中飛出一隻蛾,速度不快,牠並不躲藏隱匿,卻停棲在一根低矮的枯枝上,停棲的姿勢很特別:六腳抓住枯枝,展開翅膀,身體倒掛後仰,亦即胸腹背、翅表朝地下方式停棲。這引起雄子好奇,趨近觀察,這隻蛾似乎老神在在,也不飛逃而去。
這是一隻小型蛾,展翅寬約2.4公分,由於牠仰掛枯枝,幾乎緊貼地面,雄子只能看到牠前後翅腹面,淡黃色底,密布深褐色短橫紋,還有大小不一的白斑,看不出其真實身分。不過由牠體型及停棲的特別姿勢,應該是野螟蛾的一種罷。雄子掏出相機,剛拍數張,這隻野螟蛾旋即飛離,雄子目視牠在周遭飛行轉圈,後來落在低矮的灌叢中不見。雄子再度接近尋找,發現牠依然以倒掛後仰方式停棲在葉背,雄子再拍數張,牠又振翅飛離。
這隻蛾第三次停棲,出乎意外的竟然停在廢棄的輪胎上。停棲的方式不再是倒掛後仰,係以正常六腳及腹端著地、抬頭挺胸姿勢。有趣的是牠展翅面對陽光,即使雄子近在咫尺,牠卻渾然不動,這讓雄子終於拍到翅表了:其體色黃褐色,腹背各節中央及兩側各具一枚白斑呈縱斑排列,前翅表黃褐色具灰褐色短橫斑紋,上有灰褐色鑲邊的大小不一的10枚白斑,後翅表顏色、白斑與前翅表近似,唯白斑數量較少,近翅基的白斑呈「C」字狀。
原來是草螟科葉野螟蛾屬(Genus Nausinoe)的茉莉葉野螟蛾〔Nausinoe geometralis(Guenée,1854)〕。雄子曾經拍過牠,多年來未見,想來不是牠數量稀少,就是隱藏性良好,因此罕見也。
這隻茉莉葉野螟蛾面向陽光,凝然不動,想來是在做日光浴,吸收陽光熱能吧?雄子自其背後拍照,陽光似乎穿翅而過,背光的翅表毫無陰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