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趨光,飛到棚架日光燈下,終致掉落地下的獨角仙(上)(下)
雄蟲頭部及前胸背板各有一隻犄角,末端分叉,體色有紅褐色或黑褐色個體(上)(下)
可能不爽遭生人圍觀欣賞,正欲交尾的雄蟲中途竟然打退堂鼓,雄子失去一次拍照機會(上)
趨光飛行的獨角仙橫衝直撞,有如醉漢,雌雄落地常常六腳朝天,原地掙扎旋轉,卻無法翻身(上上)(下)
以吸食光臘樹樹液或腐果汁液維生,5-7月最為常見(上)(下)
時間:05/19/2019
地點:屏東七份子
今日天氣不穩定,田裡時晴時陰時陣雨,由於雨勢不大,陽光不強,溫度不高,倒是個適宜工作的好日子呢。
雄子忙碌一天,七點多始結束工作。鄰居來訪,坐在棚架日光燈下,一邊吃東西聊天,一邊瞧著漆黑田裡點點流轉的綠色螢光,彷彿置身夢境,感覺好極了。
可能燈光吸引,棚架下時常會飛來許多昆蟲,以蛾類居多,繞著日光燈飛行,可停棲時不是在棚架頂,就是棚架外。棚架頂有點昏暗,看不清楚,距離又高,遑論拍照了。棚架外等於失蹤,黑漆漆無處可覓。今晚有點特別,昆蟲來訪接二連三,除了蛾類,還有各種金龜子,讓雄子目不暇給。
有一種金龜子,體型特大,帶著嗡嗡聲響闖入棚架,繞著日光燈,橫衝直撞,好像醉漢一般。由於多隻,聲勢浩大,一時打斷雄子的聊天。大家愣住瞧著牠的飛行走向,半晌,啪啪啪,金龜子終於落下,或掉在桌上,或落在地下,或甚且落在老婆大人身上,引得她跳腳尖叫不已。雄子仔細一看:這些金龜子,體形粗壯碩大,體長至少5公分,體色紅褐色或黑褐色,頭部前緣有一隻鹿角狀的犄角,末端開叉,前胸背板也有一隻較小犄角,末端也開叉,這不是相當常見的獨角仙嗎?有些獨角仙並無犄角,應該是雌蟲吧?顯而易見,屬於夜行性的獨角仙,夜晚出現,正是求偶交尾的季節!
獨角仙外型雄壯威武,力氣甚大,尤其頭前、胸背上的犄角及各角節間的尖刺,頗具殺傷力。停棲老婆大人身上的獨角仙,雄子不敢空手抓牠,趕忙找出工作用的棉手套戴上,將牠抓起放在桌上。有幾隻落在地下的獨角仙竟然「六腳朝天」,在地上旋轉掙扎,不得翻身。雄子將牠翻身過來,頭胸背及翅鞘可沾滿泥土,名副其實的「灰頭土臉」。
雄子將數隻獨角仙放在地下一起,牠們不動也不飛離,似乎有恃無恐。雄子拍照之間,心中想起:似乎很溫馴,也許可以拍拍指上版吧?但一想到牠尖銳的棘刺,掙扎時的蠻力,立刻勇氣全失,自動打退堂鼓了。呵呵,雄子可不想手指遭刺傷!
等候片刻,靜靜不動的一隻雄蟲突然衝向雌蟲,跨上其胸背,興沖沖狀,顯然亟欲交尾。雄子等人立刻不約而同低頭圍觀,等待好戲上場。孰知雄蟲突然靜止不動,雄子有點詫異之際,忽見雄蟲自雌蟲背上滑落,慢慢的爬行到旁邊去了。這……?再等待,雄蟲爬行距離雌蟲愈遠,似乎失去「性致」。雄子有點失望,看來雄蟲似乎並不習慣在眾目睽睽下與雌蟲交尾呢?
金龜子科獨角仙屬(Genus Allomyrina)的獨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a subsp. tunobosonis(Kono, 1931)],中國稱之雙叉犀金龜,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喜歡吸食樹液或腐果汁液,每年5-7月最為常見。
今晚棚架下出現多隻獨角仙,打亂了雄子的聊天與欣賞夜景,有所得必有所失吧,雄子發現:可能拜棚架旁一棵樹齡超過14年的高大光臘樹所賜,才有機會遇到獨角仙。光臘樹樹液係獨角仙所喜愛的食物呢。
下午約四點,即出現在棚架旁的台灣欒樹樹幹基部的雄性獨角仙(上)(下)
[註]由於夜晚發現獨角仙,一周之後的05/26,雄子再度下田工作,這一次比較仔細尋覓觀察。下午約四點,即在棚架附近的台灣欒樹樹幹基部發現一隻雄性獨角仙。牠這麼早就出現,停棲樹幹基部不動,顯然正在休息,養精蓄銳中。雄子近身微拍,牠不為所動,雄子拍照數張後,繼續下田工作。近五點,天色漸暗,再度前往觀察,這隻獨角仙已經下地,停棲叢草間。六點左右,天色昏暗,雄子三度探看,牠又爬到樹幹基部了。由於雄子蕁麻疹又發作,提早收工,約半小時後,整理妥當,正要關燈,棚架日光燈下已經出現包括雌雄至少5隻獨角仙。雄子裝作視而不見,關了燈,棚架立刻陷入一片漆黑。
也許,雄蟲的求偶或交尾會比較「自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