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帶細頸金花蟲生性機警,往往拒人於千里之外,難得有機會拍指上版(上)(下)
可能拜天候不佳所賜,其反應能力變差,才有機會吧?(上)(下)
幼蟲群聚葉片上覓食,其體背常有糞便,係故意弄髒自己,讓天敵難以吞食下嚥(上)(下)
時間:05/02/2019
地點:台糖高雄花卉農園中心
雄子位於屏東的田裡,金花蟲科細頸金花蟲屬(Genus Lema (Qausilema) )的藍帶細頸金花蟲 [Lema (Qausilema) solani Fabricius , 1798]可說數量甚多,俯首即見。這款金花蟲的幼蟲成蟲均以龍葵的葉片為食,生活環境離不開龍葵,而田裡野生的龍葵生命超強,每次刈草之後,龍葵又在不知不覺間填滿了田地,有龍葵就可見藍帶細頸金花蟲也。雄子佔地利之便,曾經在田裡拍過多次的藍帶細頸金花蟲。
人真的很奇怪,某種昆蟲數量眾多且常見,就變得平凡、不重要或沒價值了,稀少的昆蟲則自然而然珍貴,古有「物以稀為貴」之語,可見這是人性之常吧?雄子田裡太多野生龍葵,像雜草般除不勝除,藍帶細頸金花蟲雖然眾多,近些年來,雄子卻視而不見,幾乎忘了牠的存在了。
那一天,雄子欲在田裡一隅種木瓜,看著密密麻麻的龍葵佔滿空間,不得不將龍葵拔除,清出一塊空地。拔除之際,突見藍帶細頸金花蟲自莖葉間或疾行或振翅飛逃而出,數量不少。雄子心想:好久沒再拍藍帶細頸金花蟲了,拍拍牠重溫一下舊夢吧。想不到數年不見,藍帶細頸金花蟲機警的習性依然不改,紛作鳥獸散,躲到周邊的龍葵叢下,牠們習慣停棲葉背,龍葵植株不高,低矮的葉背根本無法拍照,雄子慢慢將葉片反轉過來,乍見陽光的藍帶細頸金花蟲立刻振翅飛逃,又躲到更遠的龍葵叢中去了。老眼昏花的雄子,面對體型細小的牠,拍照本有一定難度;兼以雄子又受工作所限,沒有多餘時間、體力和牠玩捉迷藏了。僅能心裡自我安慰--曾經拍過,何必多此一舉?只好放棄拍照啦。
今日雄子在園區散步,竟然在昏暗的林下發現一叢龍葵,好奇心起,不知有無藍帶細頸金花蟲寄生於此?雄子蹲下仔細觀察,呵呵,在葉背不但發現排排坐的幼蟲覓食,也發現許多成蟲停棲。雄子無法趴在地上拍照,只能將成蟲停棲的葉片緩緩翻轉,大部分的藍帶細頸金花蟲都飛逃而去,僅少數個體能拍個一二張照片,然後也是逃之夭夭。幸好除了這一叢龍葵外,周邊附近再無其他龍葵,雄子先行離開,片刻之後再返回,龍葵上又見藍帶細頸金花蟲的蹤影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唯一的龍葵是牠的寄主植物,不管逃到哪兒,肚子餓了,終究還是得回來吧?
可能今日天陰欲雨,不見陽光之影響,雄子發現藍帶細頸金花蟲的活動能力較之在田裡所見的個體遲緩許多,多次拍照,伸手挑逗,竟也能將牠們勾引上手,拍到了指上版,實屬意料之外。
藍帶細頸金花蟲,體長約0.8公分上下,頭部及複眼黑色,觸角黑色11節鋸齒狀,前胸背板橙黃色,近筒狀,兩側微內凹,小楯板黑色,翅鞘具刻點呈縱斑排列,翅鞘黑色或藍黑色,中央有一條橙黃色寬橫斑,翅鞘外側緣橙黃色,胸部黑色,腹部橙黃,各腳黑色。雌雄外觀體色近似,雌蟲體型較雄蟲粗長。
普遍分布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成蟲與幼蟲均以龍葵葉片為食,雌蟲產卵於龍葵葉背上,孵化為幼蟲,幼蟲體色橙黃,頭部黑色,背上有2條灰色縱斑,常集體進食,幼蟲會將糞便馱於體背,係故意弄髒自己或偽裝,避免遭天敵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