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特別,一係頭頂上的犀牛角狀的犄角,二為前胸背板上有大面積的凹陷,為同科之成員所無(上)(下)
成蟲以椰子之嫩葉為食,係椰子樹之害蟲(上)/其胸腹面為較鮮豔之棕褐色(下)
雌雄外觀體色相近,雌蟲之犄角較短,前胸背板上的凹陷面積較小,這一款金龜疑為雌蟲(下)
時間:09/24/2016
地點:屏東七份子
田裡做為儲放器具雜物及休息的開放式棚架,多年來雄子堅持不接電源,不裝電燈,以保持原始的自然狀態。如果工作太晚,在棚架內掛個風燈或以手電筒照明,甚至不點燈,尤其數年前田裡還有螢火蟲時,坐在棚架下欣賞周邊飛舞的流螢,感受唯美的浪漫,哇喔!實在有夠詩情畫意了。
不過盛夏之際就有點煞風景,不論白天晚上,暑熱猶為餘事,蚊子甚多,叮得雄子坐立難安,總是提早走人回家。拗不過老婆大人抗議,她說:裝電可以備而不用,晚上想浪漫一下就不必開燈,有電風扇就可吹翻吹散蚊子,避免蚊子叮咬。雄子一想,老婆大人言之有理。今年暑假就請人拉線裝電,入夜燈下與鄰居聊天,別有滋味,亦可晚點回家了。
棚架下裝了日光燈,天暗之後,雄子發現燈下昆蟲亂飛,這些昆蟲具有趨光本能,被日光燈吸引而來的罷。由於大部分昆蟲曾經見過拍過,所以雄子也就視而不見,牠趨牠的光,雄子聊雄子的天,人蟲相安無事。
今晚燈下聊天,忽見一隻龐然大物落於長桌上,雄子定睛一看:體長超過4公分,體型碩大,體色黑褐色,頭部小,頂端有一枚似犀牛角形狀的犄角,前胸背板寬大,上有一個幾佔80%面積的弧形凹陷,內具刻點,翅鞘密布刻點呈縱向斑紋排列,頭胸腹側邊具棕褐色短毛,各腳黑褐色,前腳最粗,其各腳脛節外緣均具數枚棘刺。
乍看之下,雄子以為是鍬形蟲,但頭頂上的犄角又不像,又想也許是獨角仙吧?但犄角又非獨角仙的端部分叉,至於前胸背板有大面積的凹陷,可就鍬形蟲、獨角仙所無了。
經查:原來牠是金龜子科犀角金龜屬(Genus Oryctes )的 椰子犀角金龜[Oryctes rhinoceros (Linnaeus, 1758)],又名台灣兜蟲。
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顧名思義,椰子犀角金龜係以取食椰子樹的嫩葉維生,係椰子樹上常見的害蟲。其幼蟲常棲息於枯死的椰子樹幹中以根莖的組織為食,偶亦棲息於其他枯死的植物樹幹中。
雄子田裡本有8棵超過20年的椰子樹,如今枯死數年之久,雄子順其自然,並未處理,樹幹逐漸剝落,每遇颱風則自端部折斷一截掉落,樹幹基部還穩如泰山,屹立不倒,想必椰子犀角金龜的幼蟲都棲息其中生活吧?
數年來,雄子從未在田裡見過椰子犀角金龜的成蟲,想不到在夜晚聊天之際,椰子犀角金龜竟現身於燈下。牠夜晚具趨光性,可想而知,這也是棚架裝了日光燈之後,意外的收穫呢。
雌蟲產卵於枯死的椰子樹幹內,孵化的幼蟲以其腐化的木質部為食(上)(下)
[註]2017/11/5星期日,雄子下田工作,近午休息時,見一棵枯死的椰子樹僅剩約100公分高,樹皮龜裂,斷裂處百孔千瘡,細縫中滲出褐色腐質土,想必椰子樹幹內的木質部經過多年日曬雨淋,已經風化,化為泥土吧?雄子看部分龜裂的樹皮似乎搖搖欲墜,本能的伸手將它撕下,想不到嘩啦一聲,幾乎成沙的腐質土自缺口傾瀉而下,有趣的是隨著泥土而下的還有曲捲成圈的粗大的幼蟲,牠們像車輪般翻滾下來,落地後立刻伸展身體,趕忙爬行,尋找躲藏的空間。雄子睜眼一瞧:這不是俗稱的「雞母蟲」嗎?
雄子自棚架拿一個鋁製鍋子,將這些雞母蟲撿起盛放,一數竟近20隻之多,其中還有一隻成蟲,成蟲就是椰子犀角金龜,這些雞母蟲可想而知就是牠的幼蟲啦。金龜子及鍬形蟲的幼蟲肥肥的又白又大,都叫雞母蟲,雄子童年時,抓到雞母蟲,總是拿來餵雞,牠是母雞最喜愛的食物,「雞母蟲」之名應源於此吧?雄子田裡沒養雞,又不忍將牠們踩死,與老婆大人商量之後,決定將牠們全部放生。
田裡一棵茄苳樹下堆積許多袋裝茶葉梗,久之都化成泥塊,雄子將牠們倒在茶葉梗上,不到一分鐘,牠們全部鑽入其中,消失不見。其動作之敏捷迅速,與牠們肥胖的身軀應該動作遲緩的刻板印象顯得格格不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