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正準備交尾,兩相對照,雌蟲的體型較雄蟲大一些(上)(下)
分布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有龍葵的地方,就有機會遇到牠,屬並非罕見的金花蟲(上)(下)
時間:06/05/2016
地點:屏東七份子
可能是夏季炎熱,雨水又多吧,田裡的雜草滋長甚快,兩三週不除草,其高度已直逼膝蓋。
下田工作,似乎變成除草的同義詞了。
雄子今日下田,看著田埂小徑都被雜草淹沒,決心除草。但是上午不過八點,陽光熾熱,曬在身上,有如針刺,心想:這時下田除草,不就是保證中暑嗎?攸關生死,順延到下午或傍晚,也許比較適當吧。
吃過午飯,剛要休息,忽然眼前一暗,抬頭一看,天空烏雲密布,半晌,開始下起雨來。雨勢時大時小,斷斷續續,雄子只有斗笠,沒帶雨衣,看來除草又得順延了。
雄子躲在棚架下,頗感無聊,看到棚架前的龍葵葉上似有動作,趨近一瞧,竟是一對正在交尾的藍帶細頸金花蟲。雄子看得仔細,這株龍葵葉表葉背停棲幾近十隻藍帶細頸金花蟲!龍葵的葉片被啃咬得支離破碎,顯然藍帶細頸金花蟲棲息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田裡野生龍葵甚多,除不勝除,歷年來藍帶細頸金花蟲也並不少見,成蟲及幼蟲均以龍葵葉片為食。雄子多次拍照,也失去新鮮感,近幾年來每見之,總是視而不見。
專注看著藍帶細頸金花蟲交尾,不知何故,雄子突然想起:又偷窺了?啼笑皆非下,拿出相機,「偷窺算啥?我還加上偷拍呢。」
金花蟲科 細頸金花蟲屬(Genus Lema (Qausilema))的藍帶細頸金花蟲〔Lema (Qausilema) solani Fabricius, 1798〕 ,體長約0.9公分,頭部黑色,觸角黑色鋸齒狀,前胸背板橙黃色,翅鞘藍黑色,近翅基1/3處有一條橙黃色橫帶,翅緣橙黃色,翅鞘上具刻點,呈縱斑排列,各腳黑色,腿節明顯膨大。
分布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有龍葵的地方,常見藍帶細頸金花蟲群聚,係一款普遍易見的金花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