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色對比明顯,全身密布白色絨毛,外觀體型狀似螞蟻,無翅,絨蟻蜂之名應係根據雌蟲而命名的吧?(上)(下)
交尾中的絨蟻蜂,雌蟲有如被擄獲的獵物(下)
時間:03/06/2016
地點:屏東霧台
與老婆大人漫步在坂岩鋪成的巷弄,欣賞具魯凱族風情的屋宇建築,陽光普照,曬在身上,溫暖得讓人懶洋洋,不知不覺的放緩腳步。
雄子坐在石椅上吃著剛買的芋餅、玉米,滋味頗佳,口齒留香,「小確幸」的感覺真好。偶然低頭,看到地上一隻細小昆蟲在坂岩上遊走,時行時停。由於視力不佳,雄子看不清楚是何方神聖,好奇的走近蹲下細瞧。喝!原來是絨蟻蜂,是隻雌蟲呢。
野外倒常看到絨蟻蜂的雄蟲,雌蟲感覺很久沒見過牠了。
蟻蜂科(Mutillidae)的絨蟻蜂〔Radoszkowskius oculata subsp. amartana(Zavattari,1913)〕,雌蟲體長約1公分左右,無翅,狀似螞蟻,頭部黑色粗糙,胸背板具刻點橙紅色,腹背黑色具2枚白色斑點及2組白色橫斑紋,全身滿布細絨毛。雄蟲體長可達1.7公分,頭胸部黑色,腹部橙紅色,1-2節較窄但無柄,末端黑色,翅膀棕黑色具藍色光澤,全身亦是滿布細絨毛。
雌雄外觀差異還蠻大的,絨蟻蜂之名,顯然是以雌蟲來命名的。
這隻雌絨蟻蜂原本優哉游哉的四處遊走,不知是外出覓食,抑或在尋找地洞內的地棲性蜂巢如泥壺蜂、隧蜂的巢產卵寄生,也許只是單純的外出曬曬太陽也說不定。一看雄子掏出相機,趨近拍照,感覺有點受到騷擾吧?於是一改悠閒態度,變得動作急促,快步逃走,這讓雄子拍照不易對焦,「你逃我追」,折騰1、2分鐘之久,這隻雌絨蟻蜂最後躲入坂岩隙縫中,消失了蹤影。
雌絨蟻蜂體色橙紅、黑、白三色搭配,相當顯眼,體型與螞蟻相似,十分特別。雄子野外常見到雌雄交尾畫面,亦與其牠蜂類不同。原來雌蟲無翅,無法飛行,只能在地上活動;繁殖季節,雄蟲飛來,以各腳夾住雌蟲,飛離地面,於高處的葉面進行交尾,完成交尾之後,雄蟲再將雌蟲放回地面。由於雄蟲體型大於雌蟲甚多,雄蟲夾住雌蟲交尾時,大顎咬住雌蟲的頭胸間,以避免滑脫,乍看常會產生雄蟲擄獲獵物,準備「飽餐一頓」的錯覺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