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3105.JPG - 雄子相簿

瓢蟲科的太田隱勢瓢蟲(上)(下)
IMG_3112.JPG - 雄子相簿


IMG_3101.JPG - 雄子相簿

雌蟲體型略大於雄蟲,頭部黑色,翅鞘上有橙紅色長形斑;雄蟲頭頂米黃,頭額黃褐色,翅鞘上的長形斑黃褐色(上)(下)
IMG_3128.JPG - 雄子相簿


IMG_3137.JPG - 雄子相簿


IMG_3118.JPG - 雄子相簿

分布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相當常見,以捕捉蚜蟲為食(上)(下)
IMG_3144.JPG - 雄子相簿


IMG_3106.JPG - 雄子相簿


IMG_3176.JPG - 雄子相簿

時間:12/19/2015

地點:屏東七份子

 

 瓢蟲科有一個隱勢瓢蟲屬 Genus  Cryptogonus),台灣物種名錄登錄10種,雄子野外最常見到的種類,可能就是太田隱勢瓢蟲了。

 太田隱勢瓢蟲〔Cryptogonus ohtai  Sasaji,1968〕分布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十分常見,雄子每下田工作,在果樹、玉蜀黍等作物上都會看到牠的蹤影,牠通常停棲葉片上,以捕捉蚜蟲為食。

 牠的體型卵狀,相當細小,體長約0.26公分,體色黑色,體背布有白色細絨毛,左右翅鞘各有一枚前細後寬的長形斑。雌雄體色有點差異:雄蟲頭頂米黃色,頭額黃褐色,翅鞘上的長形斑黃褐色;雌蟲體型略大於雄蟲,頭部黑色,翅鞘上的長形斑橙紅色,狀似葫蘆瓜。

 大部分瓢蟲體型或卵狀或圓狀,像個半球體,腳甚短,常隱於胸腹下,除了飛行,其遊走之際,有點搖擺,彷彿喝多了,不勝酒力,模樣兒極為可愛。交尾時刻,雌蟲背上駝負著雄蟲,遊走時速度變緩,疾走則背上的雄蟲搖晃不已,讓旁觀的雄子擔心隨時都可能滑落;尤其雌蟲遊走到葉背,雄蟲倒掛懸空,萬一六腳抓不住雌蟲,「勞燕分飛」是必然的結果了。不過雄子所見,雄蟲總是牢牢抓住雌蟲,也可能交尾之際,生殖器緊緊相連,所以分開的機率不高呢。

其實,交尾中的太田隱勢瓢蟲,不受干擾時,可相當安靜,停棲葉片上不動甚久,直至交尾完成。

 在田裡平時見到單隻的太田隱勢瓢蟲,雄子常略過不拍,因為曾經拍過多次。今日見到卻是比較罕見交尾中的個體,雄子捨不得放棄,掏出相機拍照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ch400109 的頭像
    fch400109

    雄子自然筆記

    fch400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