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粒偶會吸引小蜂科成員前來產卵寄生(上),體型細小灰白色的初齡若蟲(下)
成蟲與若蟲群聚於甘藷茄子等植物莖葉上活動覓食,數量很多,幾乎全年可見(上)(下)
時間:09/22、28/2015
地點:屏東七份子
台灣椿象的種類已知有七百多種,外觀不乏變化甚大且奇形怪狀者,雄子看來均覺新奇有趣,但說到醜,浮上雄子心頭的竟然是瘤緣椿象!
緣椿科瘤緣椿屬的瘤緣椿象〔Acanthocoris scaber(Linnaeus,1763)〕,體長1.1-1.4公分,體色褐色、灰褐色或黑褐色,前胸背板後緣隆起,具側角,頭部至胸背板中央有一條不明顯的黃褐色縱線,小楯板三角形,顏色明顯較深,上翅膜質翅暗褐色,前端黑色,後腳腿節特別粗大,觸角4節,複眼暗紅褐色。
其實,其外觀體色與一般的椿象並無多大差異,可醜在哪兒?原來牠的頭部、胸背、小楯板及各腳腿節均密布顆粒狀的小瘤突,有如人類罹患的纖維瘤(fibroma)皮膚疾病,「瘤」緣椿象之名應出於此。且其體表十分粗糙,暗淡無光澤,拍照時幾不反光呢。說牠醜的確有點傷了瘤緣椿象的「自尊心」,如果不說醜,改說「缺乏美感」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吧?
瘤緣椿象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常棲息於甘藷、茄子、龍葵、牽牛花等植物上,成蟲與若蟲常成群結隊一起覓食,數量很多。其動作有點遲緩,生人接近時,成蟲與若蟲會沿著莖葉游走躲藏,或掉落地上,若蟲無翅或翅膀尚未長成,不能飛行,但成蟲亦鮮少以飛行方式逃離。
雄子今日在田裡採收茄子時,分開枝葉,一堆包括若蟲與成蟲的瘤緣椿象群聚在枝葉上,數量有數十隻之多,雖然常見,但突然見到這麼多瘤緣椿象,也不禁嚇了一跳。擔心採擷之際,不小心碰觸了牠們,遭噴出腥臭的毒液沾染,那可不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