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欲交尾的絨蟻蜂(上)(下)


雄大雌小,雄上雌下,側視雌蟲有如遭暴徒挾持的被害人呢(上)(下)


絨蟻蜂交尾沒想像中容易,腹端交纏多次,不得其門而入,雄子在旁看久了,都替牠倆著急(上)(下)


雄蟲體型較大,外觀像一般常見的蜂類(上)(下下),雌蟲體型細小,無翅,外觀像螞蟻(下)



時間:05/0806/25/2015

地點:高雄中寮山

 

 雄子的印象裡,同屬種的昆蟲,除了雌雄外觀體色十分近似,不易一眼就可分辨出性別,欲辨識還得借助科學儀器之外,大部分同屬種昆蟲的雌雄,其外觀體色雖然相當近似,但還可以由體型大小、體色、斑紋(點)或某部位的特徵上分辨其性別。另有同屬種的昆蟲,雌雄外觀體色差異甚大,常易被誤認是同屬不同種或不同屬種的昆蟲,雌雄外觀大大不同,幸好這一類的昆蟲少之又少。

 對於絨蟻蜂,雄子心中浮起的念頭就是:遇到少之又少的昆蟲了。

 蟻蜂科(Mutillidae)的絨蟻蜂Radoszkowskius oculata subsp. amartanaZavattari,1913)〕,雌雄的外觀體色差異很大,將雌雄並排觀看,除了身體都密布細絨毛外,實在看不出兩著有何相似之處?雄蟲體長可達1.7公分,胸部黑色,腹部紅棕色,1-2節較窄但無柄,末端黑色,翅膀棕黑色;雌蟲體長約1.0公分,無翅,狀似螞蟻,胸背橙紅色,腹背黑色具2枚白色斑點及白色橫斑紋。

 絨蟻蜂之名,顯然是以雌蟲來命名的。

 雄蟲有翅,善飛行,常在較高的灌叢葉叢上活動;雌蟲無翅,只好在地上爬行或攀緣植物,於低矮的莖葉上活動。

 雌雄個體外觀差異如此巨大,活動範圍也不盡相同,繁衍後代時怎麼辦?

 交尾時,雄蟲會挾住雌蟲飛離地面,於高處的葉面進行交尾,交尾後再放雌蟲回地下,雌蟲則尋找地洞內的地棲性蜂巢如泥壺蜂的巢產卵寄生。

 雄子野外拍蟲,看到絨蟻蜂的雄蟲挾著雌蟲尋找適當地點交尾時,常會誤認是某種蜂捕獲到獵物,正在找合適的場所「大快朵頤」一番。雄蟲以前腳夾住雌蟲,頭部緊靠著雌蟲胸背,雌蟲如此細小,全身放軟,彷彿已被咬死的獵物。可是等到停棲葉片上後,雄蟲中後腳佇立,不是開始進食,而是開始交尾。雄蟲以腹端陽莖器「探索」雌蟲的腹端生殖口,雌蟲也會以腹端相迎,雄上雌下,雙方均看不清腹端,只能說是「暗中摸索」,常常多次嚐試,功敗垂成。可見交尾也並非想像中容易。

 今日在小溪旁遇到正欲交尾的絨蟻蜂,可能雄蟲專心一致於雌蟲身上,對於雄子在旁的警覺性降低,竟然沒有逃離。又由於嚐試多次,不得其門而入,慾火焚身?心急如焚?賴在葉片上竟不肯離去。這倒給雄子拍照機會,可惜雄蟲不動如山,雌蟲被雄蟲挾持在下,也無法動彈,雄子想改變拍照角度,卻不敢亂動,擔心嚇跑了牠們。因此,拍照多時,都是同一個交尾姿勢,頗感美中不足。呵呵,世事大都如此,哪能盡如人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ch400109 的頭像
    fch400109

    雄子自然筆記

    fch400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