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巧瓢蟲,黑色翅鞘上共有6枚橢圓形黃色斑,又稱六星瓢蟲(上)(下)
生性敏感,不易親近,但交尾的個體則比較遲鈍,反應甚慢(上)(下)
雌雄外觀體色相似,明顯差異在於頭額,雄蟲頭額淡黃褐色,雌蟲黑色,可資區別(上)(下)
時間:05/10/2015
地點:台南海寮
今日家人回到台南老宅聚會,順便假借「母親節」為母親慶生。整天晴朗炎熱,陽光甚強,氣溫都在30℃以上,兄弟姊妹等都躲在室內聊天、吃東西。
傍晚,陽光減弱,家人始外出,整理、刈除庭院前後的果樹雜草。雄子在唯一一棵芭樂樹葉片上,發現許多台灣巧瓢蟲。這種又稱六星瓢蟲的小型瓢蟲,在鮮少人為干擾的果樹上,已有穩定的族群,每次回到老宅,總會見到牠的蹤影。但以這一次所見數量最多,可能正逢牠的發生期吧。
瓢蟲科巧瓢蟲屬的台灣巧瓢蟲〔Oenopia formosana(Miyatake,1965)〕,體長0.35-0.4公分,體型卵狀,前胸背板黑色,兩側各具一枚白色大斑,鞘翅及小楯板黑色,左右鞘翅各有3枚黃色卵形斑,合翅時近翅基有4枚排列整齊、翅端2枚斜向共6枚黃斑,六星瓢蟲之名,應源於此。雌雄外觀近似,雌蟲體型較雄蟲略大,較明顯的差異在於頭部,雌蟲頭部全黑,雄蟲頭部黑色,頭額淡黃褐色,可據此分辨性別。
台灣巧瓢蟲為台灣特有種瓢蟲,分布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極為常見,常棲息於果樹、農田等環境,以獵捕蚜蟲、木蝨等為食。
其體型雖小,生性敏感,反應十分敏捷,一見生人接近,立刻疾行躲藏,或掉落地下或振翅飛離,所以雖然常見,卻不易親近觀察或拍照。不過,交尾中的個體則比較遲鈍,也許是專注於交尾,心無旁騖,警覺性降低,或身體相連,受到雌雄相互牽制所影響?總之,交尾的個體可輕易親近也。
雄子之前已經拍過多次台灣巧瓢蟲,回老宅見到牠,均止於欣賞而已,今日見到有交尾的個體,比較罕見吧,不禁手癢,再拍牠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