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蛺蝶科眉眼蝶屬的切翅眉眼蝶(上)(下)


上下翅表近外緣處各有一枚眼紋,上翅眼紋較大且明顯,下翅眼紋細小或消失(上)(下)


上翅前緣端部有一個明顯斜切角度,為其他近似種所無,切翅之名應源於此(上)(下)



冬型的個體,翅膀上的眼紋退化變小或消失(上)(下)

時間:10/9-12/10/2014

地點:高雄中寮山、觀音山

 

 不知為什麼,雄子總是感覺每年秋冬之際,泛稱的蛇目蝶數量似乎就多起來?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的林下、山徑較陰暗處,常常會看到牠們的蹤影。也許事實並非如此,只是春夏季節,各類昆蟲甚多,吸引並轉移了雄子的注意力,體色暗淡不彰,常在陰暗處活動的蛇目蝶,自然就被忽略了吧?

 顧名思義,蛇目蝶係以其翅表翅腹面具有狀如眼紋或蛇目的圓斑而得名,雄子於野外最常看到的一款,可能就是剪翅單眼蛇目蝶了。

 屬於蛺蝶科眉眼蝶屬(Genus Mycalesis)的剪翅單眼蛇目蝶名字甚多,又名草目蝶、平頂眉眼蝶、切翅單環蝶、剪翅單環蝶、截翅眉眼蝶、方角眉眼蝶等,台灣物種名錄稱之為切翅眉眼蝶Mycalesis zonata Matsumura,1909〕,展翅寬約5公分,體色褐色,上翅表近外緣中間有1枚黑色鑲黃邊、中心具白斑點大眼紋(下同),上翅腹近外緣有11大兩枚眼紋;下翅表有1枚細小眼紋或消失,下翅腹具大小不一7枚眼紋,第5枚最大,第4枚次之,第16枚再次之,其餘最小,上下翅複眼紋內側各有一條白色橫斑紋。

 其眼紋在秋冬季節會退化或消失,變化很大。

 其上翅翅端,即前緣與外緣交接處有一明顯的斜切角度為其他相似種所無,此為其主要特徵,亦為命名「切翅」、「剪翅」或「截翅」之由來。

 切翅眉眼蝶分布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於陰暗林下或潮溼溪水處活動,喜歡吸食腐果汁液及吸水。飛行速度很快,生性不甚畏人,可親近觀察或拍照。

 今日天色陰沉,雄子於小溪旁看到多隻切翅眉眼蝶或飛行或停棲,其停棲時幾乎都是合翅,雄子只能拍到翅腹面,頗感美中不足;忽然陽光露臉,合翅的切翅眉眼蝶立刻飛到陽光照射處停棲、展翅,殷切的想吸收更多熱能,至於雄子近在咫尺拍照,有無造成威脅?牠可就無所謂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ch400109 的頭像
    fch400109

    雄子自然筆記

    fch400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