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帶筒金花蟲食草多樣,常見其棲息於九芎或細葉饅頭果葉片上(下)
時間:07/11/2014
地點:大社觀音山
金花蟲科筒金花蟲屬(Genus Cryptocephalus)的黑帶筒金花蟲〔Cryptocephalus formosanus(Chujo,1934)〕,係觀音山上相當常見的金花蟲之一。
牠體長約0.6公分,體型圓胖筒狀,頭部黑色近圓,前後短扁,似乎嵌於前胸背板下,狀若短了一截的豬鼻,複眼腎形黑色,觸角鋸齒狀灰褐色,柄節褐色,頭額褐色;前胸背板黑色,其前緣、兩側具黃色斑紋,兩側斑紋較寬;小楯板黑色,翅鞘黃色具刻點呈縱線狀排列,基部兩側各有一枚黑色大斑,中央及翅端各具黑色波狀橫帶,合翅時橫帶相連,胸腹面及各腳褐色。
五短筒狀,肥胖身材,頭似豬鼻,體色鮮豔,造型有如卡通化的豬八戒,相當可愛;雄子每見之,都忍不住親近,欣賞一番。
黑帶筒金花蟲的食草多樣,雄子常常在千屈菜科的九芎、大戟科的細葉饅頭果的葉片上看到牠或牠們,或休息或進食或交尾。
基本上,黑帶筒金花蟲生性尚稱機靈,一見生人靠近,立刻自停棲的葉片上掉落。如果葉片距離地下較低,牠就落入叢草枯葉中隱匿不見,如果掉下的點距離地下較高,牠會在掉落地下的中途,突然振翅拐彎飛走。以上係指單隻個體而言,如果是正在交尾的個體,則另當別論。
雌雄交尾,生殖器緊密連接,兩位一體,除非完成受精動作,短時間是不可能分開的。畢竟,繁衍後代是牠們最重視的一件大事,決不願因為外界的干擾,被迫半途而廢。對交尾中的黑帶筒金花蟲而言,應也不例外。所以,雄子所見的交尾的黑帶筒金花蟲,一改常態,變得十分溫馴,動作也極為遲緩,看不出生人在旁而有逃離的任何動作。
今日雄子上山,經過一棵九芎,老眼一瞄,立刻發現多隻黑帶筒金花蟲停棲葉上,仔細一看,其中竟有一對正在交尾。事實上,雄子已經拍過多次包括單隻或交尾的黑帶筒金花蟲,再拍不過重複而已,因此駐足旁觀。交尾的黑帶筒金花蟲應該心中不爽,暗罵雄子「偷窺」之下,眼睛會長針眼吧?雄子可非偷窺,而是理直氣壯,光明正大欣賞,誰叫你們交尾如此光天化日,毫不遮掩呢。
雄子瞧了半天,感覺十分無聊,因為一點都不精采,交尾的黑帶筒金花蟲,雄上雌下,停棲葉表上不動如山,甚麼動作都沒有。雄子呵欠連連,本想離去,卻又有點兒心有不甘,於是伸出手指「挑戲」(用這個詞有點輕浮,改為「提醒」如何?)一下雌蟲,意思是:妳至少也得動一下嘛,不要像木頭人。孰知雌蟲竟順勢攀爬而上,剎那,雄子突發奇想,於是,有了黑帶筒金花蟲「交尾指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