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之並無特別之處(上),側視卻予人雄壯威武之感,彷彿武林高手,不可小覷(下)
停棲時往往費時甚久,一旦飛出,幾乎都能捕獲獵物返回,真是靜如處子,動似脫兔(上)
捕獲的小型蠅類,正在大快朵頤呢(上)(下),這一隻舞虻腹端膨大,是隻雄蟲。
時間:01/09/2014
地點:大社觀音山
複眼橙紅色,緊密連接在一起,近圓形狀,幾乎佔滿整個頭部,頭胸間具頸,胸背板黑色隆突具光澤,小楯板及腹背均黑色,翅膀透明寬而長,超過腹端,前腳黑色,中腳腿節黑色,脛節以下黃褐色,後腳腿節黑色粗長具棘刺,脛節黑色,其基部與腿節端部及跗節黃褐色。
這一款舞虻已經拍過許多次,今日又遇到牠,還是忍不住要拍牠,連雄子自己都覺不可思議,可能是對這一款舞虻有所偏好吧?雄子理清思緒,這才發現雖然這一款舞虻體型細小,俯瞰只見頭胸及前中腳,並無特別之處,但側視則胸部隆起寬厚、各腳細長,各腳節密布棘刺,停棲不動,卻予人雄壯威武印象,彷彿武林高手,不可小瞧,似乎絲毫不受體型細小所影響。
說牠是武林高手也非離譜,這一款舞虻屬於肉食性昆蟲,以獵捕體型比牠更小的蚊、蠅等昆蟲維生,但見牠停棲於葉片上,久久不動,突然振翅飛出,數秒之內又飛回原地,腳下已經捕獲獵物,可說是乾淨俐落,叫人驚嘆!非高手不辦也。對於獵物,舞虻會以刺吸式口器插入獵物體內,分泌消化液溶解其組織,再吸乾其體液,獵物最後只剩乾扁的臭皮囊而已。
分布低海拔山區,數量普遍,這一款舞虻常停棲在低矮、陰暗、潮溼的地方的葉片上,也許蚊蠅喜歡在這種陰暗潮溼地方孳生棲息,有利於牠的覓食吧。
舞虻科(Family Empididae)已知19屬77種,不詳屬種,暫以舞虻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