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較孤僻,常單獨停棲,鮮見其群聚活動(上)(下)
時間:10/09/2013
地點:高雄中寮山
漫步小徑,溜覽兩旁的灌叢,偶一抬頭,一根斜斜下垂的枯枝上停棲一隻昆蟲,模樣兒有點陌生呢。
趨近觀察,這隻昆蟲體長約0.6公分左右,頭部黑色,複眼灰褐色突出,觸角絲狀黑褐色,十分細長,其長約為體長的2.5倍,前胸背板黑色具光澤,後緣具黃色弧狀橫斑紋,腹部黑色,各腹節具黃色橫斑紋,至腹背中央不相連,各腳黑色,翅膀透明,長過腹端,翅脈纖細明顯,翅膀前緣脈較粗,至後段呈三角狀。
經查資料,原來是囓蟲目囓蟲科(Family Psocidae)曲囓蟲屬(Genus Sigmatoneura)的科氏曲囓蟲〔Sigmatoneura kolbei(Enderlein,1906)〕的雄蟲。
科氏曲囓蟲的雌蟲體型較雄蟲粗大,明顯之區別在於雌蟲的翅膀為不透明的黑褐色,近翅端有一枚大型的白色魚鉤狀斑。
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常單獨停棲於枯枝、樹幹、岩石上,以真菌或藻類為食,觸角雖然甚長,並不妨礙其快速飛行。
〔註〕11/14/2013於大崗山一棵樟樹的枝葉上邂逅了一隻科氏曲囓蟲的雌蟲,其體長約0.75公分,觸角黑褐色甚長,頭部淡黃褐色,中央有一條深褐色縱斑,前胸背板黑褐色,前緣有2條淡黃褐色斜斑,長至前胸背板中央,後緣具淡黃褐色邊線,小楯板黑褐色,翅膀黑褐色,翅脈淡黃褐色明顯,近翅端有一枚大型的白色魚鉤狀斑。
按囓蟲目已知有23科48屬77種,生活史為卵-若蟲-成蟲,屬漸近變態之昆蟲,其習性大部為群聚一起活動,科氏曲囓蟲係比較特別,雌雄往往單獨出現,似乎個性孤僻,喜歡離群索居呢。
雌雄除了體型大小略有差異外,主要差別可能是翅膀罷,雌蟲翅膀黑褐色,近翅端有個白色魚鉤狀斑(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