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型標準的個體交尾(上)(下)
不同斑型的個體交尾(上)(下)
鞘翅黑色的個體交尾(上)
不同斑型的個體交尾(上)(下)
鞘翅幾乎是全部橙紅與黑色的個體交尾(上)
橙紅與標準斑紋的個體交尾(上)(下)
雖然龜紋瓢蟲交尾的姿勢都一樣,但不同斑型交尾,卻讓人眼花撩亂,魅力十足。這是標準斑紋與近全黑的個體交尾(上)
龜紋瓢蟲的標準型斑紋,也有變化,上為雌蟲,下為雄蟲(上)(下)
鞘翅上的黑色斑紋縮小至只剩翅縫的縱斑,上為雄蟲,下為雌蟲(上)(下)
時間:01/12-02/24/2013
地點:屏東七份子
瓢蟲科的龜紋瓢蟲〔Propylea japonoca(Thunberg,1781)〕,體長0.35-0.45公分,頭部黑色,雄蟲頭額白色或橙褐色,雌蟲兩複眼間多了2枚白色三角斑,可據此分辨性別;前胸背板黑色,其前緣及兩側有不規則白色斑紋,鞘翅橙黃或橙紅色,合翅時翅縫黑色,中間有一近長方形黑色橫斑,近翅基1枚黑斑,近翅端具黑色斜斑與翅縫相交,呈「U」字形。其斑型排列類似龜紋狀,龜紋瓢蟲之名應源於此。
與六條瓢蟲一樣,龜紋瓢蟲鞘翅上的斑紋變化頗多,黑斑可縮小至只剩翅縫黑色一條縱斑,擴大可令整個鞘翅變為全黑,至於「標準型」的龜紋也有許多變形,幸好其前胸背板及頭部的斑紋相當穩定,可據此辨識身分,不致與其他類似的瓢蟲混淆。
龜紋瓢蟲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於農地、菜園有蚜蟲的植物上出沒,生性相當敏感,一見生人接近,立刻落荒而逃,靠著敏捷的動作及體型細小之利,往往失去蹤影,親近不易。不過,交尾中的龜紋瓢蟲就比較「親民」了,不會「拒人於千里之外」,這時刻,觀察或拍照就容易得多。
初春之後,田裡的龜紋瓢蟲逐漸出現,看到牠,總是想親近一下,大部分的龜紋瓢蟲都逃之夭夭,把我視為「洪水猛獸」,只有交尾中的龜紋瓢蟲反應變得遲鈍一些,讓我有機會拍照。可能受到半球狀體型的限制吧?瓢蟲交尾的姿勢雄上雌下,總是千篇一律,殊少變化,還好龜紋瓢蟲交尾,常有不同斑型的「配對」發生,這種「變化」雖然讓人眼花撩亂,卻魅力十足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