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我屬金花蟲科,許多人都大感意外呢(上)
我除觸角末端五節灰褐色外,全身黑色,體背長滿棘刺,一副雄壯威武模樣(上)(下)
我以禾本科植物為食草,常停棲葉表的葉緣上,這可是有學問的:利於快速逃生(上)(下)
停棲時常恆久不動,乍看彷彿鳥糞或污斑,可逃過天敵侵襲(上)(下)
莫擔心我交尾會刺傷對方,我們可是很有默契的,否則繁茂的族群從何而來?看看雌雄正要交尾的畫面,安啦(上)
時間:02/10/2011
地點:大社觀音山
光看我的長相,扁平的身材,體背及六腳黑色,全身長滿長短不一的棘刺,鞭狀觸角黑色,末端5節灰褐色,前胸背板基部及兩側均長有棘刺,背面具突瘤。相信你一定印象深刻:渾身是刺!這不就像刺蝟或海膽嗎?聽聽我的名字:黑鐵甲蟲〔Hispellinus callicanthus(Bates, 1866)〕!好雄壯威武的名字,可一見本尊,呵呵,體長才0.5公分,未免太纖細了點。一身棘刺又有何用?這可有點「名不副實」喔?這樣講太傷我自尊了,豈不知「人小志氣高」,體型小不等於「無啥小路用」。你到底屬於哪一科?甚麼?金花蟲科鐵甲蟲亞科!你是金花蟲?這簡直出人意料。相信許多人都會有相同的反應,可是誰規定金花蟲一定要長成甚麼模樣?翅鞘光滑嗎?我渾身棘刺,與眾金花蟲不同,這就是我的特色!何況,我更是台灣的特有種呢,由此看來,我哪兒「名不副實」啦?
我雖屬於台灣的特有種,族群數量可不稀少,台灣中、低海拔山區禾本科植物如象草、五節芒上常可見到我的蹤影。可想而知,我以該科的植物為食草,當然得與它形影不離,有句話說「民以食為天」,人都如此啦,蟲何嘗例外?食草可是我生存的依附呢。
我的體色黑嘛嘛,又滿身棘刺,才獲得黑鐵甲蟲的名號,外觀看來極為雄壯威武。事實上我可不是「啥米攏不驚」,因為我體型太小,自知己身「實力」多少,有道是「英雄也得知時識務」,一遇天敵來襲,我第一個動作不是抵抗,而是「逃之夭夭」。你看我停棲葉片上恆久不動,這是偽裝,讓天敵誤以為是鳥糞或蟲屎;你看我停棲葉表上總是緊靠葉緣,這也是有學問的,一則能夠快速的躲到葉背,隱蔽身形;二則天敵來襲,我能立刻翻身葉緣之外,以自由落體方式掉落地上的枯葉雜草中,讓天敵找不到而逃過一劫。畢竟,我由靜止到飛行,所費時間甚長,用飛行逃生,十條生命也不夠用呀!你說,我不是滿身棘刺像刺蝟,有哪隻不長眼的天敵膽敢將你生吞活剝?呵!這可難說,凡事總有意外,萬一遇到天敵餓壞了,找不到其他食物,看到我,還會猶豫的想到入不入口?總是先吃再說。我雖滿身棘刺,也禁不住天敵的攻擊,天敵無法下嚥,我受傷恐怕是難以避免的吧?與其受傷,不如全身而退。逃生,才是上策,你說是嗎?
甚麼?你質疑我滿身棘刺,雌雄交尾繁衍後代時怎麼辦?「擁抱」時會不會互相刺傷對方?怎能交尾?呵呵,你也未免想太多,太「杞人憂天」了吧?你看我的族群繁茂,當然是雌雄交尾繁衍而來,難道像孫悟空那樣從石頭中蹦出來的?黑鐵甲蟲的交尾與其他金花蟲一樣採雄上雌下的交尾方式,雌雄會小心翼翼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又能達到交尾目的的方式,雄蟲與雌蟲之間有一定的間隙,這是其他一般金花蟲雄蟲交尾就緊密的趴在雌蟲背上不同。嘿!你看,我多麼有「特色」,連交尾都與眾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