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表暗褐色,上翅表近外緣有1枚大眼紋(上)
冬型個體翅腹面眼紋或縮小或消失,但仔細看依稀可見上翅2枚下翅7枚不明顯之眼紋(上)
喜於林下陰暗處低空緩慢飛行,狀頗悠閒自在,常停棲地上沙土石塊或枯葉上(上)(下)
南部地區,全年可見,似乎不畏寒冷,生命力強韌(上)(下)
春夏型的切翅單環蝶,上翅腹1大1小2枚眼紋,下翅腹7枚眼紋,以第5枚最大,第4、1枚次之(下)
時間:01/24/2011
地點:大社觀音山
接連幾波寒流過境,大社觀音山上的昆蟲幾乎絕跡了,走在熟悉的小徑上,萬籟俱寂,叢草林下,感覺似乎一片空白,全無生命跡象。情況與去年迥異,已經有多次上山拍照卻空手而歸的記錄啦。
今日走過林下,不時驚起一隻隻暗褐色蝴蝶自地上枯葉飛起,哇喔!還有不畏寒冷的蝴蝶呢。牠們停棲在地上或枯葉上,體色與枯葉一致,可說隱身在大環境裡而失去蹤影,你根本看不到牠。牠雖然驚起,依然保持低飛,速度緩慢,以一種上下左右波浪狀方式飄行,距離不遠,又停棲在地上的枯葉。你慢步接近,仔細一看--
合翅時,翅腹面褐色,上下翅前緣2/3處有一條不明顯白色縱帶,近翅基部分顏色較深;上翅翅端有一平直的截角,亞外緣有2枚不明顯眼紋,下翅腹亞外緣有7枚不明顯眼紋。
平心而論,這種蝴蝶在生人如此接近情況下,竟然能平心靜氣,不動聲色,可說臨危不亂,處變不驚。更甚者,還當場展翅曬太陽,享受日光浴,似乎不把你看在眼裡,膽識叫人不佩服也難。
其展翅時,寬約4.5-5.0公分,上下翅表暗褐色,上翅表翅端近下緣有1枚大眼紋。
認出來了嗎?牠就是蛺蝶科的切翅單環蝶!俗稱蛇目蝶的一種。
切翅單環蝶又名剪翅眉眼蝶、剪翅單環蝶,最大特徵就是上翅端外緣有一個斜切的角度,這是命名之由來。其翅腹上的眼紋於秋冬季節會退化縮小或消失,春夏之際則相當明顯,上翅腹有1大1小眼紋,下翅腹有大小不一7枚眼紋,自前緣起算,第5枚眼紋最大,第1、4枚眼紋次之。這也是辨識其身分的依據所在。雌雄外觀差異不大,但雌蝶體型較大,翅形較寬圓
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南部地區全年可見,常見於路旁、林緣草叢、山中小徑上緩慢低飛,嗜食腐果、樹液或葉上露水,幾乎不見其訪花吸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