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11/2009三地門/德文
我是誰?說真的,我也不知我是誰。不過我屬於蛛蜂科Episyron屬的成員,體長約1.4公分,全身黑色,腹部末三節為橙黃色,還相當容易辨識,正式中文學名不詳,暫且叫我「蛛蜂」吧。
上午外出覓食,遇到一隻毛茸茸的體型巨大的灰褐色蜘蛛。慚愧!至今我竟不知道牠「貴姓大名」〔註1〕,我只知道牠是屬於高腳蛛科的蜘蛛就夠了。我一看到牠,有如「仇人見面,份外眼紅」,立刻向前獵捕;可是對方也非省油的燈,藉著體型碩大,竟不逃走,也不肯乖乖就範,頑抗到底。經過一陣激烈的打鬥,頗費一番功夫,我總算制伏了牠,打了牠一針「麻醉劑」,牠終於「安靜」下來不動了。
你說我怎吃得下這個「大傢伙」?嘿,別搞錯,我才不會吃牠,我與其他蜂類一樣,只喜歡訪花吸蜜。那你費這麼大的力氣幹嘛?練身體?與蜘蛛有深仇大恨?你誤會了,我不吃牠,可是,我的小寶寶卻以牠為食呢。我獵捕高腳蜘蛛係要當小寶寶(蜂類生活史係卵-幼蟲-蛹-成蟲的完全變態,小寶寶者,幼蟲也)的食物啦。原來如此,其他種類的蜘蛛幼蟲不吃嗎?話不是這麼說,小寶寶特別喜歡高腳蜘蛛的肉鮮味美,我只好將高腳蜘蛛列為第一優先獵捕的對象囉。哇喔!貼心慈愛的媽媽呀!嘿嘿!好說,好說。
這「大個兒」又大又重,要拖牠回巢中,又得費我一番手腳呢。
2. 10/24/2010屏東/七份子
抱歉!我只認牠長相,也不知道你們叫牠甚麼名字,不過我知道牠是金蛛科的一員而已〔註2〕。知不知道名字並不重要,抓得住牠才是我所關心的事。我在花間葉下守候甚久,總算等到牠出現在棗子花叢中,牠停棲花間,靠著保護色隱蔽身形,完全靜止不動,與我一樣正在守株待兔。孰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覷個機會,我猛撲而上,一下子逮到了牠!
你是誰?難道也是蛛蜂科的成員嗎?呵呵!你很聰明,猜對啦。我也是蛛蜂的一種,體長與前述的蛛蜂相仿,體色黑色為主,胸、腹背上有白色橫斑紋,六腳黑色,唯有後腳脛節橙紅色。看,與前述的蛛蜂體型、神態不是很相似嗎?
你獵捕金蛛也是給幼蟲當食物?當然,我是以花蜜為食,可是幼蟲時期卻是肉食性,以蜘蛛為食,這也是人類叫我們「蛛蜂」的由來。你為什麼不獵捕高腳蜘蛛呢?遇到了當然就會獵捕,雖然要花費許多力氣,如果找不到,只好退而求其次,金蛛就不會放過。其實,獵捕小型的金蛛比較省力,成功機會大增,還有一個好處……。甚麼好處?帶牠回巢容易多啦,我口啣、腳抓就可「班師回巢」呢。
還是令人敬佩的負責盡職的媽媽呀!
〔註1〕經怡萱指正這隻蜘蛛為屏東高腳蛛,其頭部上額具橙色毛,又名橙額高腳蛛。
〔註2〕經怡萱指正係金蛛科鬼蛛屬的黑綠鬼蛛。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