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蟲腹端上舉動作有點像單槓的引體後翻,也是高難度(上)(下)
需要雄蟲適時配合提攜(上)(下)
失敗了莫灰心,再來一次(上)(下)
非達目的,絕不中止(上)(下)
很接近啦,加油(上)
可惜啦,不及(上),太過(下)
耶!達陣,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上)/心形圖案,夠浪漫吧?(下)
享受片刻之歡?不!一小時之歡,太少,至少二小時之歡吧(下)
時間:06/25/2009
地點:大社觀音山
野外常看到蜻蛉目的豆娘交尾的畫面
雌雄腹部曲折連接
呈現出一個「心」形圖案
為其交尾添加不少羅曼蒂克的氣息
許多人看到
讚嘆不已
私底下埋怨「另一半」
昆蟲都如此浪漫,他(她)卻不解風情
可說「人不如蟲」了
其實
豆娘交尾會形成心狀圖案
與其細長的腹部有關
雌雄的生殖器官均位於腹部尾端
這麼細長的腹端,欲相交以繁衍後代,的確是高難度
因此雄蟲演化,多出一個副生殖器,即位於腹部第二節下方的「儲精囊」
交尾前
雄蟲先將腹端生殖孔的精苞存放於儲精囊
然後在池塘或溪水邊尋找對象
雄蟲腹端有一個像夾子一樣的「攫握器」夾住雌蟲頭胸之間
帶著雌蟲四處飛行尋找適當位置
雄蟲往往位於雌蟲上方或前方
雄蟲一旦停棲不動
接下來就要看雌蟲了
雌蟲必須將其腹端的生殖孔前舉或上舉,緊貼雄蟲的儲精囊以完成受精
依雌蟲的位置,牠亦不易瞧見雄蟲的儲精囊
只能利用腹端靠「想像位置」摸索
這情況有點像「蒙著眼睛投球」
依然是有點困難哪!
今日有幸
在山中小徑親眼目睹蜻蛉目琵蟌科的脛蹼琵蟌交尾過程
雄蟲腹端夾住雌蟲,停棲在枯枝上
懸空的雌蟲將腹端上舉,企圖與雄蟲的儲精囊接合
可惜,不是偏左就是偏右而落空
就是過高或過低而功虧一簣
上舉不能持久
雌蟲力竭必須回復原狀,然後再度「使力」
其動作類似單槓的「引體後翻」,看來相當費力
雌蟲前後試了十多次,未能如願
在旁「欣賞」的雄子反而心急如焚
恨不得學「種豬主人」,在旁「幫忙」以成其「好事」[註]
只是想歸想
終不敢付諸執行
因為擔心「打草驚蛇」
萬一雌雄脛蹼琵蟌受到驚嚇而「勞燕分飛」
想「再續前緣」恐怕難上加難了
皇天不負苦心人
雄蟲始終不動如山
有利於雌蟲嚐試錯誤
先後超過20次的不斷嚐試
終於「瞎貓碰到死老鼠」
生殖孔「命中」儲精囊
雙方鎖定
再也分不開了
果然交尾姿勢
就是一個心形圖案
所有蜻蛉目成員交尾姿勢都一個樣吧?
看牠倆靜止不動
也許正在享受性愛的歡愉吧?
這也難怪,交尾大不易
得來不易之事,總該好好珍惜嘛
雄子竟然鬆了一口氣
彷彿完成一件大事
突然覺得好好笑
「皇帝都不急,太監急甚麼?」
我是那個「太監」嗎??
[註]孩童時,鄉下家家戶戶養豬,有以「種豬」(孩童叫豬哥)到各戶為母豬交配以為業者(孩童都叫牽豬哥)。交配時,種豬有時不得其門而入,在旁的種豬主人則會立刻加以協助,讓種豬容易「達陣」以完成交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