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蠊科的印度潛蠊(上)(下)
前胸背板黑色,前緣有一條黃白色橫斑圍繞,觸角細長(上)(下)
掉落小圓桌上,差點落在飯盒裡,壞了雄子用餐(上)
這款蟑螂具趨光性,夜晚追光而來(上)(下)
2020/5/28白天所見的印度潛蠊(上)(下)
時間:05/31/2021
地點:屏東七份子
下午偶出太陽,天氣不錯,雄子挖洞栽植數根錏管,將倒塌的鐵絲籬笆扶正,綁了鐵線固定,累得汗流浹背,差點虛脫。
忙到天黑,腹肚飫飫,出門前老婆大人準備飯盒,帶到田裡蒸熱,權充晚餐。在棚架下吃飯,雄子總當作是郊外野餐,吃來別有一番滋味。正吃著,燈光下飛來數隻昆蟲,飛行環繞數圈,然後突然掉落地下。雄子定睛一看:蟑螂!體型不大,目測體長不超過1.5公分,燈光不足下,為看仔細些,雄子拿出手電筒,近身細瞧:頭部黑色,觸角褐色細長,前胸背板黑色,其前緣淡褐色延至兩側,小楯板黑色,前翅表褐色或深褐色,翅脈明顯,近翅基側邊有一條黑色的短縱斑。
其實,雄子不詳牠究係何種蟑螂,不過對雄子而言,畢竟少見。牠在夜晚出現,想必趨光而來。雄子拿出相機拍照留念,剛拍數張,牠又振翅飛離,在燈光下盤旋,多次掉落地下及雄子用餐的小圓桌,有一次差點落在飯盒裡,影響雄子用餐,真是太煞風景了。雄子蓋上飯盒,拍照多張,幸好牠也沒在燈下停留多久,很快失去蹤影。
經查,原來牠是葡蠊科的印度潛蠊[ Pycnoscelus indicus (Fabricius, 1775)],分布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棲身於叢草低處或枯葉層中,晝行性,夜晚趨光。
印度潛蠊與同屬的蘇里南潛蠊[ Pycnoscelis surinamensis (Linnaeus, 1758)]外觀體色近似,明顯差異在觸角,前者觸角細長,約體長7/10,後者觸角較短,約體長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