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蛾科Lamprystica屬的成員,不詳中名,暫稱織蛾(上)(下)
首次與其邂逅,就是交尾中的個體,雌雄一次看夠(上)(下)
交尾時相當溫馴,雄子趁機拍了指上版(上)(下)
對雄子而言,溪頭走到天文台是一大挑戰,拍到台灣特有種織蛾,卻是很划得來的收穫呀(上)(下)
時間:12/17/2020
地點: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天文台
多年來,雄子每到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即溪頭森林遊樂區)旅遊,最遠僅走到神木區即止,因為看到前往天文台路徑,不但連續上坡,且長達5.7公里之遙,自忖力所不及,自動打退堂鼓也。這一次因著友人帶頭,走到神木區時,雄子以為要繞他路返還了,孰知友人說他每次來溪頭,總是走到天文台後折返,下山走到出口,剛好回家。雄子心中本要出口的話一時堵在喉頭,看著友人們都往前而行,雄子不得不硬著頭皮,勉強追隨上山。
這段路費時甚久,走走停停,雙腳痠麻,氣喘如牛,終於也走到海拔1780公尺的天文台。上了瞭望台,大家累翻,吃點東西,趁機休息。溫度僅12℃,眼前一片茫茫霧氣,雄子根本睡不著,擔心影響他人休息,在瞭望台僅能緩慢輕步遊走。倚著欄杆,閉目養神,偶一張眼,欄杆旁的叢葉上竟有一對交尾的昆蟲,哇喔!竟然不畏低溫,纏綿火熱,可見愛情的力量!
由其外觀看來,這一款昆蟲,應是某種蛾類吧,體型狹長,展翅寬約2公分,翅表褐色具紫紅色光澤,前翅有一條米白色縱斑自翅基延伸至翅端約2/3處。比較特別的是交尾中的體型略大的個體,黑褐色觸角端半為白色,但不及於端部;另一體型較小的個體,其觸角全為黑褐色。雄子依經驗主觀猜測:體型較小的個體應為雄蟲,雌蟲應是觸角上有一截白斑的個體吧?
後來經查,這一款蛾係織蛾科Lamprystica屬的[Lamprystica purpurata Meyrick, 1914],還是台灣的特有種呢,不詳中文名,暫且以織蛾稱之。
難得走到天文台,辛苦備至,下山更累,幾已力不從心,當時心中決定:下次絕不再走這一條路了。不過,走這麼一趟,拍到台灣特有種的織蛾,喝!覺得還挺划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