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蟲體色鮮豔亮眼,常於池塘周邊出現;雌蟲體色黃褐色,布有深褐色或黑色斑紋,鮮少露面,相較之下,顯得黯淡許多(上)(下)
雌雄體色差異頗大,相同的可能是翅膀基部褐色,翅痣及各腳均為黑色吧(上)(下)
分布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的池塘溝渠等地,數量普遍,南部地區幾乎全年可見(上)(下)
時間:09/11-10/28/2019
地點:大社觀音山
觀音山上的蓮花池,人為經常整理,環境整潔乾淨,許多昆蟲卻因生活環境遭受干擾或棲地改變,早早遷地為良,再也少見蹤影。相對的,蓮花池周邊卻絕不缺少蜻蛉目的成員,有水的地方,總有機會看到俗稱的「田嬰」活動,似不受人為所干擾或影響。
紫紅蜻蜓[Trithemis aurora (Burmeister, 1839) ],可說是最為常見的其中一種。當然,雄子指稱的還是雄蟲啦。
雄蟲體長近4公分,複眼鮮紅,合胸紫紅色偏紫,腹部紫紅色偏紅,腹端有黑斑,翅膀透明,翅脈磚紅色,翅痣黑色,前後翅基部為褐色,各腳黑色。紫紅蜻蜓之名,應以雄蟲命名的吧?雄蟲生性不甚畏人,雄子可以輕易的親近觀察或拍照,牠常於池塘周邊活動,停棲於池中的睡蓮或池邊的叢草枝莖上,獵捕小型昆蟲維生。
至於雌蟲,體色與雄蟲有別,複眼紅褐色,合胸黃褐色,胸側有4條深褐色斜斑紋,腹部黃褐色,腹背中央有一條深褐色縱斑,腹側各有一條黑色縱紋,腹末2節具黑斑,翅膀透明,翅脈淡黃褐色,翅痣黑色,前後翅基部褐色。
雌蟲生活於距離池塘約30公尺以上的環境,生性十分溫馴,亦不畏人,除了欲繁衍後代,才短暫出現於池塘周邊,吸引雄蟲追逐交尾,然後立刻產卵於水中。否則平時欲於池塘周邊一睹其廬山真面目,可說難上加難呢。不過雄子於九月份,多次於離水不遠的小徑上意外的與其邂逅,還拍到牠的倩影,運氣還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