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6634.JPG - 雄子相簿

疑為食蚜蠅科巴卡蚜蠅屬的旋轉蚜蠅,又稱黃斑異巴蚜蠅?(上)(下)
IMG_6608.JPG - 雄子相簿


IMG_6639.JPG - 雄子相簿

食蚜蠅科的成員交尾比較罕見,雄子竟然不期而遇,雖僅拍數張,運氣可說不錯呢(上)(下)
IMG_6610.JPG - 雄子相簿


IMG_6617.JPG - 雄子相簿


IMG_6636.JPG - 雄子相簿

雌雄外觀體色相似,由交尾的個體可見:雄蟲的複眼頂端相連,雌蟲複眼則明顯分離;其腹部相較,雌蟲寬肥,雄蟲則細瘦(上)(下)
IMG_6607.JPG - 雄子相簿

時間:09/05/2016

地點:大社觀音山

 

 食蚜蠅科的成員,台灣已知64174種之多,雄子在野外常常看到不同種類的食蚜蠅訪花吸蜜,有些種類易於親近,有些種類則十分機警,難以近身。雖然看過許多不同種類的食蚜蠅,均以單獨個體居多,交尾的畫面可說相當少見。可能交尾與訪花相較,本來就較少;其次,可能食蚜蠅交尾,為了安全,都躲到隱密處進行。因此,邂逅食蚜蠅交尾,真的需要一點運氣呢。

 雄子今日意外遇見食蚜蠅交尾,牠們停棲在有點高度的的葉背上,要不是雄子偶然抬頭,剛好就在眼前,否則根本看不到牠們。雄子相當興奮,掏出相機拍照,可惜牠們停棲之處有點高,雄子伸直雙手,墊著腳尖,雙手難免抖動,勉強拍照,不但畫面清晰有點欠缺,拍照僅能是一個角度,想拍不一樣的,又擔心干擾了牠們而逃離,那就得不償失了。

 事實上,交尾中的食蚜蠅依然相當機警,雄子拍照,不過兩三分鐘,牠們立刻飛離,飛到更高的葉片上,繼續進行未完成的交尾。雄子站在原地,仰頭可見,這次卻太高而拍不著牠們了。看得到卻拍不到,無可奈何,唯有搖頭嘆氣而已。

 這一款食蚜蠅,體長約1.1公分,頭部大,其寬大於胸寬,複眼碩大紅褐色,前胸背板黑褐色,胸側緣前段具黃色斑,小楯板黃褐色,腹部黃褐色,前段具細柄,腹末3節具黑色環紋,翅膀淡色透明,前緣褐色,各腳黃色。

 雌雄外觀體色近似,其差異:雌蟲複眼明顯分離,雄蟲複眼端部相連,另雌蟲腹部寬肥,雄蟲腹部則相對細瘦。可據此辨識之。

 食蚜蠅科成員大部分擬態蜂類,這一款食蚜蠅其體色及腹部具腹柄之特徵,明顯擬態某些泥壺蜂(蜾蠃)或細腰蜂,疑似食蚜蠅科巴卡蚜蠅屬(Genus  Baccha (Allobaccha)  )的旋轉蚜蠅Baccha (Allobaccha) amphithoe  Walker, 184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ch400109 的頭像
    fch400109

    雄子自然筆記

    fch400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