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花蟲科的黑脈翅螢金花蟲(上)(下)


以馬鞭草科的龍船花或海州常山植物為食草,群聚停棲其葉背上(上)(下)


生性敏感,稍有風吹草動,立即逃之夭夭,相當難以親近(上)

難得不逃,可惜係誤闖蜘蛛絲網,難以脫身(上)

時間:04/09/2014

地點:高雄中寮山

 

 金花蟲科的種類甚多,已知217686種,對雄子而言,這一科的成員大都不好惹,並非牠們窮凶極惡,讓人退避三舍,而是生性敏感,難以親近,相當棘手。有些種類,膽子甚小,只要稍有風吹草動,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落荒而逃,想親近觀察已經極其不易,更甭言拍照了。

 屬於金花蟲科脈翅螢金花蟲屬(Genus Haplosomoides)的黑脈翅螢金花蟲Haplosomoides chengi LeeBezdêk & Staines,2011)〕,可說是最為典型的例子。

 黑脈翅螢金花蟲體長0.55-0.6公分,頭部、前胸背板及小楯板橙黃色,翅鞘黑色微有光澤,左右翅鞘各有2條向內微弧的縱向溝紋,翅鞘長不及腹端,腹部橙黃色,觸角基部柄節橙黃色,其餘黑褐色,各腳橙黃色,跗節褐色。

 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常見群聚於馬鞭草科的植物如龍船花、海州常山等葉片上活動,以其葉片為食,常將葉片啃出一個個坑洞。其停棲時總在葉背陰暗處,飛行雖然不是很快,但生性卻十分機警,稍一接近,立刻飛離。不過突然遭到騷擾,逃生不及時,也會有假死現象,翅鞘著地,腹部朝天,六腳內縮,甚至觸角縮到腹部之下,裝死以欺敵,俟危機解除,再「翻身」逃走。不過,這種情況並不多見。因為,生人尚未接近其棲息之處,黑脈翅螢金花蟲早已紛作鳥獸散,自葉背飛出,彷彿提早「告知」生人:我在這兒棲息活動,你來,我就走。

 自從雄子得知黑脈翅螢金花蟲的食草是馬鞭草科的龍船花、海州常山之後,深知「走了和尚,走不了廟」之道,採取守株待兔策略,守在其食草附近不動,飛離的黑脈翅螢金花蟲肚子餓了,遲早還是會「返家」吧,這時就有機會了。可惜牠總停在低矮的、陰暗的葉背,雄子必須蹲著,甚至斜躺才能拍照,難得動作已經做出來了,牠卻在正欲拍照之際飛逃而去。今日勉強為之,多次拍照,苦不堪言,更甚的是經過多次經驗累積,黑脈翅螢金花蟲也懂得避風頭,牠飛回不停棲在食草上,而是停棲在週邊的植物葉背,讓雄子「等呀等,等不著妳ㄟ人」,尤其拍出的畫面又不甚滿意,心想:事倍功半,有夠漏氣,這款金花蟲可真難纏,下次再也不拍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ch400109 的頭像
    fch400109

    雄子自然筆記

    fch400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