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頭小體大的荔枝椿象(上)

雌蟲葉上產卵(上)(下)


初生卵(上)及近熟卵(下),顏色不一樣

孵化後的卵殼(下)



早期若蟲有在卵殼邊群聚一起的行為(上)(下)


剛孵化的若蟲,體背上尚無灰白色縱斑(上)(下)



由體色不同,體型大小有別,可看出是不同齡的若蟲(上)



體色變為鮮艷的橙紅色是終齡若蟲的特徵(上)(下)




終齡若蟲體色相當艷麗,是最美時刻(上)


成蟲體色褐色,體型碩大(上)(下)


時間:04/0309/2012

地點:橋頭糖廠

 

 去年初夏於橋頭糖廠發現了荔枝椿象,頗引起生態愛好者的注意,雖然數量不多,可是因為多年未見,「物以稀為貴」,前往拍照者不絕如縷呢。

 今年四月以來,橋頭糖廠的荔枝椿象又發生了,數量較去年多了,依然引起昆蟲愛好者前往觀賞。

 顧名思義,荔枝椿象之名「荔枝」,係其喜歡棲息於無患子科的龍眼、荔枝或台灣欒樹而來,前二者是經濟作物的果樹,後者是台灣原生植物,可當行道樹或綠化美化的觀賞樹。荔枝椿象產卵於龍眼或荔枝的葉莖上,孵化的若蟲或成蟲會噴出臭液,造成果樹嫩葉、花穗及果實表皮灼傷,兼以成蟲及若蟲以吸食嫩葉花果汁液維生,影響果樹生長、開花、結果。產量的減少或果實品質變差,均會影響果農的「收益」,荔枝椿象於是成為果農眼中的「害蟲」,早年果農大量噴灑農藥伺候,荔枝椿象慘遭滅頂,幾近絕跡。如今,只有野生或如糖廠內自然生長,不以收益為目的龍眼、荔枝樹上,才能看到牠的蹤影了。

 屬於荔椿科荔椿屬的荔枝椿象〔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1770)〕,成蟲體長約2.5公分上下,體型壯碩似盾,體色黃褐色或褐色,具個體差異,頭小,觸角4節,前胸背板寬厚,小楯板橙黃色,雌蟲較雄蟲稍大。若蟲分五齡,由剛孵化體長不到1公分,體色藍黑色,前胸背板兩側紅色,腹背具3條灰白色縱斑,中間的縱斑延伸至前胸背板前緣,逐漸長大,蛻變到胸腹背為橙紅色,邊緣為藍灰色。成蟲或若蟲動作均相當緩慢,遇到騷擾時,除了排放臭氣、自枝葉上掉落或四處爬行閃躲外,鮮見其振翅飛行。若蟲翅膀未長成,當然無法飛行;成蟲也許受到「重量級」的身材拖累之故,心有餘而力不足。不過,偶見成蟲飛行,速度甚慢,飛行距離亦不遠,數公尺即停棲「休息」去了。說牠「不擅飛行」應是中肯之言。

 荔枝椿象屬於群聚性椿象,且食草單一,若蟲、成蟲常一起覓食,動作又緩慢無比,所以極容易觀察拍照,運氣夠好的話,一、二次就可以看遍牠的生活史的各種變化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ch400109 的頭像
    fch400109

    雄子自然筆記

    fch400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