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胡蜂科鈴腹胡蜂屬的帶鈴腹胡蜂(上)(下)


其蜂巢為紙質,六角形,開口一般朝下(上)(下)

 


俗稱草蜂仔,毒性不強,被螫並無大礙(上)(下)



錘腹第二節狀似鈴鐺,此為其辨識之特徵(上)

常在平地低矮的葉背上築巢,數量多,常見(上)(下)


時間:10/01/201208/21/2013

地點:大樹溼地、高雄仁武區

 

 這一款蜂相當常見,尤其在平地的叢草間,或訪花或棲息,體型纖細,體長約1公分左右,看到牠絕不會忘了牠是誰?由於牠的腹部,即錘腹的第二節膨大,模樣兒很像「鈴鐺」,錘腹像鈴鐺的蜂類並不多,胡蜂科裡有一個鈴腹胡蜂屬(Genus  Ropalidia  ,台灣物種名錄只登錄兩種,一為台灣鈴腹胡蜂,較常見於低、中海拔山區;另一種在平地可見的幾乎就是帶鈴腹胡蜂了。

 帶鈴腹胡蜂Ropalidia fasciataFabricius,1804)〕體色以棕褐色為主,觸角褐色膝狀,複眼灰黃綠色具褐色斑點,後緣有黃色斑紋;前胸背板棕褐色帶黑色斑或黑褐色,前緣有一條黃色橫斑,中胸背板後緣分別各有二條橫、縱排列的黃斑,胸部兩側各有1枚黃斑;腹柄棕褐色,錘腹第二節膨大呈鈴鐺狀,前緣有2枚黃色斑點,後緣具黃色環帶,錘腹第二節之後至末節縮小不明顯;翅膀褐色透明,各腳腿節棕褐色,脛節以下褐色或黃褐色。

 訪花的帶鈴腹胡蜂生性極為機靈,生人稍一接近,牠立刻快速飛離,親近不易。但是守著蜂巢的帶鈴腹胡蜂則反是,可能蜂巢中「蜂多勢眾」,因此膽氣倍增,加上蜂巢中的卵、幼蟲或蛹需要牠們照顧及保護,「守巢有責」,生人接近,當然不能或不准「溜之大吉」。

 帶鈴腹胡蜂喜歡在低矮的葉背上築巢,牠們咬下枯木廢紙,混合唾液,嚼成如紙漿原料,以口器砌出蜂巢。蜂室為六角形,開口一般向下,蜂巢呈不規則,以帶狀居多,規模或大或小,成蜂有十數隻,也有上百隻者。

 守著蜂巢的帶鈴腹胡蜂,生人接近,並不飛逃,亦不會主動攻擊,除非生人故意騷擾牠。事實上,這一款老一輩人稱之為「草蜂仔」的帶鈴腹胡蜂,雖具螫針,毒性不強,生人被螫,疼痛片刻,對生命健康並無大礙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ch400109 的頭像
    fch400109

    雄子自然筆記

    fch400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