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蓬萊長頸金花蟲又稱台灣長頸金花蟲(上)
由這張照片,勉強可以看出其胸腹面為紅色(上)
以菝葜植物為食草,平時即棲息其中(上)
翅鞘基部刻點較少,有較多的光滑面積,後段刻點不明顯或消失,可與菝葜長頸金花蟲區別(上)(下)
時間:06/28/2012
地點:台南崁頭山
平心而論,金花蟲科長頸金花蟲屬的蓬萊長頸金花蟲〔Lilioceris formosana(Heinze,1943)〕與菝葜長頸金花蟲〔 Lilioceris neptis(Weise,1922)〕,兩者外觀相似度幾近百分之九十以上,辨識不易,無論由體型、體長、體色看,幾乎都相同,即使以其食草而言,也是同為菝葜科的菝葜植物。專家學者說兩者比較明顯的差異在於翅鞘上的刻點:菝葜長頸金花蟲翅鞘上的刻點明顯,自翅基至翅端排列整齊呈縱向線狀;蓬萊長頸金花蟲翅鞘基部的刻點較少,翅面光滑,翅端的刻點不明顯或消失。
蓬萊長頸金花蟲又稱台灣長頸金花蟲,體長0.9公分上下,頭部紅色,複眼黑色外突,觸角黑色,前胸背板紅色,與頭部之間有明顯頸部狀,翅鞘紅色,前段具分布比較不規則刻點,呈線狀排列,後段刻點不明顯或消失,各腳腿節脛節黑紅褐色,跗節黑色,各腳密布灰色絨毛,中胸後胸及腹部紅色。
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數量普遍,我在步道旁的菝葜植物上遇到牠,生性亦稱靈敏,生人一接近,十之八九都溜之大吉,牠飛行速度雖然不快,但也難以親近拍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