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甲蠅外觀像甲蟲,反而不像是蠅類(上)(下)
體小短胖,實際看到的有如一顆黑痣,或是一個逗點,發現不易(上)(下)
別看牠大肚腩,步履蹣跚,其實反應動作非常敏捷,飛行速度甚快,完全不受身材影響(上)(下)
時間:08/26/2010
地點:高雄都會公園
鞘翅目的昆蟲,由於上翅特化成硬鞘,加上頭胸均有硬殼保護,好像穿著一件盔甲,刀槍不入,俗稱「甲蟲」。雙翅目昆蟲包括蚊、蚋、虻、蠅等,其上翅膜質,下翅退化成平衡棍,外觀看到的只是一對翅膀。兩者雖然都會飛行,但鞘翅目飛行速度不如雙翅目遠甚!至於外觀、大小,差別更大,很少人會將兩者混淆不清,譬如說誤將蠅類當甲蟲之類的。
慢著,凡事並非絕對的理所當然,總有例外。屬於雙翅目甲蠅科(或鎧蠅科)的黑甲蠅可能是唯一的例外喔。
你看看牠:體長約0.3公分,除了頭部橙紅,複眼紅色,腹部淡褐色外,全身黑嘛嘛的,小楯板極為發達,表面布滿細微刻點,向後延伸,將整個腹部都遮蓋住了,雙翅只剩下翅端部分露出體外,看起來根本不像蠅類,倒像甲蟲。不過側面看牠,前胸背板與小楯板連接呈現一個美麗的弧形,腹部圓滾滾的極為肥大,腹背具5-6條粗黑的橫斑紋。整體看來,「小而肥」,還相當可愛呢。
你說黑甲蠅既小又胖,雙翅幾乎縮藏在小楯板內,只剩一小截翅端露出體外,爬行恐怕都有困難,如果想飛,怎麼飛得起來呀?呵呵!事實卻非如此,別看牠短小矮胖,其反應及飛行速度都極為快速,讓人捉摸不定呢。我曾經多次在野外拍照時遇見牠,最初總看不清牠是誰?體型太迷你,好像一顆「黑痣」,看不出是昆蟲呢。欲近看瞧個明白,牠已飛逃而去,因為體型太小,總是找不到其躲藏處。有幾次總算拍照了,因為牠又黑又小,結果畫面不清不楚,只好刪除。對我而言,牠是極難拍照的昆蟲之一呢。
今日到高雄都會公園拍照,在一叢藤本植物的莖上與其邂逅,牠沐浴在陽光下,體表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我只看到一個黑點,根本沒認出牠就是黑甲蠅來,因為之前遇到的黑甲蠅總是在天陰之際出現,而且幾乎都停棲在比較陰暗的葉表上,所以想像不出牠會出現在陽光普照之下。遇到昆蟲,我不管認不認識,先拍再說,以掌握機會也。所以,劈哩啪啦,連拍十數張,這傢伙也蠻沉得住氣,不為所動。覺得拍夠了,準備變換拍照角度時,牠突然飛逃而去,不知所踪,再也找牠不著。
在電腦上放大細瞧,方知原來是拍到黑甲蠅啦。
在南部地區,黑甲蠅幾乎全年可見,分布在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在灌叢草葉上活動。可能數量不少,但是因為體小,遇見牠還不太容易。
野外拍照像尋寶,你不知會遇到甚麼昆蟲?今日胡裡胡塗拍到黑甲蠅,「得來非難」,可說是意外的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