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懷劇毒,有恃無恐的豆芫菁(上)
交尾與談情說愛,姿態可不一樣,交尾尾端相交,頭朝相反方向(上),談情雄蟲則跨在雌蟲身上,頭部接近(下)
常群聚出現,或覓食或談情或交尾(上)
談情說愛時,觸角交纏,狀極親暱,這招倒值得人類學習(上)
蟲多勢眾,一片葉子在短時間內就被十數隻豆芫菁啃食,剩下較粗的葉脈(上)
觸角交纏,會不會纏成死結而無法分開?可要小心些囉,莫太過激情(上)
雌蟲與雄蟲的體型,大小相當明顯,體型較大的是雌蟲(上)
時間:07/08-12/2010
地點:燕巢中寮山
七月八日首度與同好上中寮山拍照
在一處小徑見到上百隻的豆芫菁群聚覓食的畫面
驚訝讚嘆不已,昔日所見數十隻豆芫菁群聚覓食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因為時間所限,來去匆匆,事後總覺「意猶未盡」
四天後,一大早專程上中寮山,舊地重遊,可惜豆芫菁早已轉移陣地,蹤跡全無
拍了一些昆蟲,附近數條小徑都一一的走透透
一個多小時後,意外在一條小徑上又遇到豆芫菁群聚覓食
至少超過200隻豆芫菁,分別在龍船花、野莧、菊科等植物上覓食
哇喔!這麼「壯觀」的畫面讓我說不出話來
十數隻豆芫菁群聚,你會感到新奇
上百隻豆芫菁群聚,你會興奮,讚嘆不已
可是超過200隻豆芫菁群聚,你卻不禁會感到有點噁心或恐怖了
「蟲多勢眾」下,一片完整的葉子在十數隻豆芫菁咀嚼下,數分鐘之後,只剩下較粗的葉脈
古代「蝗蟲過境」,人類竟然束手無策,眼睜睜看著蝗蟲將作物吃光,我總感覺太扯,有點誇大其詞,現在,懂了
屬於芫菁科的豆芫菁
體長約2.5公分
除了頭部橙紅色、翅鞘外緣端部具灰白色絨質邊紋外,體色全黑
腹部長於翅鞘,腹端常曝露於外
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夏季常成群出現
不但在冇骨消、蕨類或龍葵等植物上覓食,也常在龍船花、莧科植物上現蹤
可見牠胃口甚佳,食草多樣
為極為常見、相當普遍的昆蟲
筒狀身材,頭橙紅身黑,動作緩慢,模樣有點滑稽可愛
我看到的單隻的豆芫菁幾乎都在覓食
不停的啃食葉片,彷彿永遠吃不飽的樣子
嚇!上輩子沒吃飽的「愛吃鬼」
生人接近也大條不甩,照樣進食,因為「身懷劇毒」,天敵對牠絲毫不感興趣,所以才能如此有恃無恐吧?
牠可能沒搞清楚,牠的最大天敵就是人,豆芫菁體內有劇毒性的化學物質芫菁素,可利用做為發泡劑,中醫上稱牠為斑蝥,是治療疾病的中藥呢
牠難道不擔心人抓牠去煉製藥材?
我更喜歡看豆芫菁交尾或談情說愛的模樣
交尾時雌雄尾端相交,頭部呈相反方向,有趣的是交尾中還不忘覓食,偶而也會排遺,三件工作,一次解決,這也太講究「效率」了吧?
談情說愛倒是十分貼心溫柔,頗值人類「效法」--
雄蟲跨在雌蟲背上,抱住雌蟲,頭部接近,耳鬢廝磨,好像在說著悄悄情話,狀極親暱,最吸引人的是雌雄觸角交纏,雄蟲彷彿在甜言蜜語的說:我對妳情深意重,「嫁」給我吧!
這一招,其他昆蟲可學不來呢
可能太難吧?
對某些人而言,一樣學不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