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體型相當,體色不同,雄蟲灰藍,雌蟲淡黃綠(上)(下)
體型雖小,數量甚多,屬優勢族群(上)(下)
基本上不太怕人,但反應動作相當敏捷(上)(下)
侏儒蜻蜓行事低調,飛行停妻都在距地面50公分以內(上)(下)
時間:09/21/2010
地點:大社觀音山
我是蜻蜓科的侏儒蜻蜓,顧名思義,「侏儒」者,身材矮小、短小之謂也。其他種類的蜻蜓體長至少在4公分以上,與其相較,我體長約在3公分 之間,果然是比較短小,這我承認,但名之「侏儒」,實在難聽,彷彿我生理上出了甚麼毛病似的。蜻蜓科裡有號稱全世界最小的「小紅蜻蜓」,體長不到2公分,「侏儒」之名對牠而言才名實相符,可是這名號卻冠在我身上,對我實在太不公平了。我體長雖短,如果叫我「迷你蜻蜓」,我感覺會好受一點呢。
我們雌雄身材相當,體色卻不太一樣。雌雄體色不同,在蜻蜓世界極為常見,所以,見怪不怪可也。雄蟲體色灰藍,胸部具3條細黑斑,腹部7-10節黑色,腹背中央有一條黑色細長縱紋,複眼灰藍,翅膀透明。常常被誤認是金黃蜻蜓、呂宋蜻蜓等等的「未成年」。雌蟲體色淡黃綠色,複眼上褐下綠,胸側3條黑色細斜紋,腹部背中央有一條黑色較寬長縱紋,中央4節的側緣具黑色斑,腹末3節黑色,翅膀透明,翅基褐色。也時常被認為是杜松蜻蜓的「兒童版」。說來實在滿腹苦水呀!這都是吃了「身材短小」的虧。
我們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於池塘、沼澤、水田等靜水環境或空曠短草叢中活動,數量甚多,極為常見,不受身材短小之影響,屬於強勢種類的蜻蜓呢,這一點,差堪告慰。
我們活動覓食,不像某些蜻蜓那樣雌雄平時「王不見王」,一定要等到交尾時節才相聚,而是群聚一起,你野外拍照,看到一隻雄蟲,附近一定可以看到雌蟲。反之,亦然。平時生活在一起,互相認識,培養感情,繁殖季節一到,我們自然而然就可以找到看對眼的「理想對象」,而不是投骰子,碰運氣,「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我們族群繁茂,數量頗多,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極少高飛,飛行總在離地面50公分之內,相當低調。停棲時也是,大部分在地面上的枯枝、叢草葉上。這也是有道理的,係出自安全考量。低飛,目標就不明顯,停棲,體色融入叢草等週遭環境中,天敵極難發現。加上我們敏捷的反應,即使天敵侵襲,我們也可以安全脫逃。
講太多,把我們的秘密都洩漏了,幸好鳥類、蜥蜴之類的天敵看不懂中文。至於人類嘛?糟糕至極,我忘了還有人類。
哇喔!想起來了,今日是中秋節,祝大家幸福圓滿!
「有燒香,有保庇」,我已說過「好話」啦,人類對我會比較和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