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乍看彷彿是一片枯竹葉,其保護色甚為高明,易讓人看走眼(上)(下)
可愛的黑眼珠!(上)
俯瞰幾乎看不到頭部,其頭向下內縮之故(上)(下)
其幼蟲寄主旋花科植物如番薯牽牛花等,故名白薯天蛾吧?(上)(下)
時間:09/16/2010
地點:大社觀音山
天蛾科的白薯天蛾,展翅寬8.5-10.5公分,翅形細長,上翅灰褐色,具多數不規則的褐色至灰黑色斑紋,胸部後端有左右對稱之黑色捲形線條;下翅具4條暗褐色波狀的橫帶。腹部兩側具橙紅色、黑色相間橫紋,酷似煮熟的蝦子腹部,故又名蝦殼天蛾。亦有稱之甘藷天蛾、粉腹天蛾者。其腹部為辨識其身分的重要特徵。
白薯天蛾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蟲出現於4-11月,數量普遍,白天可見,夜晚具趨光性。
今天是第一次看到牠,牠停棲於一件懸掛在竹柱上廢棄的舊夾克上,體色與夾克顏色十分協調。我先後數次經過並在其旁邊拍照其他昆蟲,就是沒有發現牠,也許是有看到牠吧,只是都誤認為一片枯竹葉。後來仔細觀察,方才發現竟然是一隻蛾!差點被瞞過呢,其保護色可說發揮到極致了,讓我不禁佩服三分。
即使相機微拍,牠也不為所動,彷彿是隻沒有生命跡象的蛾,待我自下輕輕托起夾克拍照牠的烏黑渾圓的複眼時,牠剎那間振翅飛起,逃逸無蹤。其動作之快速,反應之敏捷,正合乎「靜似處子,動如脫兔」之形容。出人意料,才是逃生成功的不二法門吧?
也因為出乎意料,白薯天蛾最具特色的腹部無法拍到,誠為美中不足。
全站熱搜